先生高想超尘俗,蒋径新开十亩园。
期与此君同节操,每寻幽处避嚣喧。
风来小院声敲玉,雨过前山翠绕轩。
昨夜春雷耸头角,龙孙无数出东垣。
先生高想超尘俗,蒋径新开十亩园。
期与此君同节操,每寻幽处避嚣喧。
风来小院声敲玉,雨过前山翠绕轩。
昨夜春雷耸头角,龙孙无数出东垣。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远超脱世俗的先生,他开辟了十亩竹园,与竹子共同坚守着高洁的节操。诗中通过“期与此君同节操”一句,将人与竹子紧密联系在一起,象征着君子之交淡如水,却能共守高洁品质的美好愿景。接着,“每寻幽处避嚣喧”则表达了在繁忙尘世中寻求宁静与清雅的愿望。
“风来小院声敲玉,雨过前山翠绕轩”两句,运用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了竹园中的宁静与生机。风吹过竹林,发出悦耳的声音,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雨后,山色青翠,环绕着竹园,营造出一片清新脱俗的氛围。这种对自然美的细腻描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向往。
最后,“昨夜春雷耸头角,龙孙无数出东垣”两句,以春雷作为引子,预示着新生的到来。春雷过后,竹笋(龙孙)破土而出,展现出勃勃生机。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生长变化,也暗喻了生命的力量与希望,以及新事物的诞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园景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高洁品质及生命力量的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宁静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
官舍荒凉近古城,园林七月起秋声。
偶来嘉客从芸省,似对清冰满玉罂。
谈笑从容诚吏隐,逢迎疏野愧朝英。
田庐未得长归去,山鸟知人半夜鸣。
侍行曾见羽书飞,独鹤归辽想令威。
三纪家声几泯泯,重来民俗尚依依。
脱身负担诚多幸,屏迹山林愿正违。
主诺已繄贤者助,第承先业愧才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