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阁淩虚喜惯登,阑干面面记长凭。
沉犀水净明如练,仪凤山高翠作层。
独鹤时惊云外锡,长廊谁点佛前灯。
几回爱向西南望,老树阴森护惠陵。
高阁淩虚喜惯登,阑干面面记长凭。
沉犀水净明如练,仪凤山高翠作层。
独鹤时惊云外锡,长廊谁点佛前灯。
几回爱向西南望,老树阴森护惠陵。
这首诗描绘了大慈寺法王阁的壮丽景象与宁静氛围。首联“高阁凌虚喜惯登,阑干面面记长凭”开篇即以“高阁”、“凌虚”展现阁楼之高峻,且诗人对登临此阁已习以为常,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怀。接着,“沉犀水净明如练,仪凤山高翠作层”两句,通过“沉犀”与“水净”描绘出水面的清澈与宁静,而“仪凤山高翠作层”则以“仪凤山”的高耸与翠绿,衬托出阁楼的雄伟与自然之美。
“独鹤时惊云外锡,长廊谁点佛前灯”两句,运用“独鹤”与“云外锡”、“长廊”与“佛前灯”,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静谧庄严的氛围。鹤在云中飞翔,偶尔被云外的行者所惊动,长廊中佛前的灯光由谁点亮,这些细节都增添了诗的意境深度和神秘色彩。
最后,“几回爱向西南望,老树阴森护惠陵”表达了诗人对西南方向的特殊情感,以及对老树守护下的惠陵的敬仰之情。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沉抒发,展现了大慈寺法王阁的独特魅力和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敬畏。
天运地处,孰居无事。日月推行,雨风披吹。
此皆自然,万一无二。古皇顺之,九雒呈瑞。
乐奏咸池,仁满天地。流光其声,蛰虫起寐。
始闻若惊,终闻若醉。使世兼忘,不言所利。
此虽帝德,犹全道秘。失德而仁,失仁而义。
南行望北,冥山远眦。刍狗再陈,蘧庐久寄。
三五之法,同矜于治。橘柚柤梨,皆人所嗜。
人之不同,与时日异。周服衣猿,猿必尽弃。
学施矉里,里必深避。推舟于陆,百手徒瘁。
天门弗开,四方易位。民亲乃离,盗杀转炽。
相姬师孔,未易民志。道本无名,名则公器。
多求愈惑,私取亦忌。六经陈迹,干戈反詈。
神龙渊嘿,白鹢交视。乌鹊孺鱼,传沬相遗。
细要化螟,有弟兄泪。凡今之人,恶知古意。
谁息谁消,其民总劓。举世无席,先王独睡。
《读南华外篇述以四言十五章·其七天运》【明·郭之奇】天运地处,孰居无事。日月推行,雨风披吹。此皆自然,万一无二。古皇顺之,九雒呈瑞。乐奏咸池,仁满天地。流光其声,蛰虫起寐。始闻若惊,终闻若醉。使世兼忘,不言所利。此虽帝德,犹全道秘。失德而仁,失仁而义。南行望北,冥山远眦。刍狗再陈,蘧庐久寄。三五之法,同矜于治。橘柚柤梨,皆人所嗜。人之不同,与时日异。周服衣猿,猿必尽弃。学施矉里,里必深避。推舟于陆,百手徒瘁。天门弗开,四方易位。民亲乃离,盗杀转炽。相姬师孔,未易民志。道本无名,名则公器。多求愈惑,私取亦忌。六经陈迹,干戈反詈。神龙渊嘿,白鹢交视。乌鹊孺鱼,传沬相遗。细要化螟,有弟兄泪。凡今之人,恶知古意。谁息谁消,其民总劓。举世无席,先王独睡。
https://shici.929r.com/shici/ZZxjN.html
风雨非天质,清宁讵可溢。
况复骤与飘,何以能终日。
人心良亦然,失者同于失。
馀食苟相矜,赘行难自黜。惟圣法天,天与道匹。
孔德之容,既安且密。有物混成,其中窈谧。
四大群游,众甫胥昵。行绝马车,止非宫室。
开无关键,解无绳繂。知三守三,去三抱一。
吾不知其名,自然之道毕。
奈何叔季人,强为蜮中虱。
始执躁轻心,究归奢泰术。
神器走虚空,强为遭呵叱。
安知天下毋,已先天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