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去玉关路,省君曾未行。
塞深多伏寇,时静亦屯兵。
雪每先秋降,花尝近夏生。
闲陪射雕将,应到受降城。
去去玉关路,省君曾未行。
塞深多伏寇,时静亦屯兵。
雪每先秋降,花尝近夏生。
闲陪射雕将,应到受降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 送别的情景。"去去玉关路,省君曾未行"表达了对朋友即将踏上的道路的陌生与担忧,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时代背景下的无奈。"塞深多伏寇,时静亦屯兵"则写出了边疆的严峻和战争的氛围,通过“塞深”、“伏寇”、“屯兵”,营造出一幅紧张而又静谧的画面。
"雪每先秋降,花尝近夏生"中的对比手法,则描绘出了边地独特的自然景象。这里的“雪”与“花”的交替,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奇异,也隐喻着人间冷暖自知的感慨。
"闲陪射雕将,应到受降城"中,“射雕将”给人一种英姿飒爽的印象,而“受降城”则让人联想到战争的胜利与和平的再现。这两句通过对军事行动的描写,展现了边塞生活的另一面,也凸显了送别时刻的心情复杂。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自然和战争氛围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之离合感慨的抒发,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边塞送别图。
文采风流,试问今日,谢雪卫书谁敌。
想姊视道升,兄承公择。
挥洒淇园千亩,把湘妃、远翠归珠墨。
看瘦影、便觉苍风淡月,细香吹碧。清极。
写鹅溪,挥百尺。
洗尽绣帏脂粉,黄楼屏幛,翠筠高节。
想有坡公能识。识钗股、丁香旧标格。
须留供、绣佛幢前,维摩天女能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