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隋堤路。怨凌波、背人唤渡。
正琵琶拨到伤情处。又底事、便轻去。
日照啼红无数。酒杯干、再三细语。转首又天涯暮。
怎约得、画桡住。
驻马隋堤路。怨凌波、背人唤渡。
正琵琶拨到伤情处。又底事、便轻去。
日照啼红无数。酒杯干、再三细语。转首又天涯暮。
怎约得、画桡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邵亨贞的《拟古十首·凤来朝·拟清真(其三)汴堤送别》描绘了一幅深情的送别场景。诗中,诗人驻足于隋堤路边,目送着佳人离去,琵琶声声,仿佛在诉说离愁。"怨凌波、背人唤渡",表达了女子的不舍与无奈,她回头呼唤,声音带着哀怨。琵琶声调至凄凉之时,却突然中断,暗示了对方的决绝离去。
"日照啼红无数",以日落时分的红霞映衬女子的泪水,渲染了离别的悲凉气氛。接着,诗人描述了他们借酒浇愁的情景,"酒杯干、再三细语",显示出两人临别之际的深深交谈和无尽思念。然而,"转首又天涯暮",一转身间,已是天色渐晚,距离遥远,无法挽留。
最后,诗人发出感叹:"怎约得、画桡住",表达了对无法留住对方的深深遗憾,以及对未来的无尽期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流转,展现了汴堤送别的感人画面,体现了元末明初词人邵亨贞独特的艺术风格。
西戎未解严,置帅滥及蒙。
自揣非长才,尚使制羌戎。
仰赖庙堂算,庶几或成功。
此行春已晚,柳丝华正红。
联辔向名圃,四筵皆钜公。
高韵薄虹霓,笑谈生清风。
顾予实何似,有愧参其中。
遽然千里别,不辞一樽空。
浮云聚与散,临歧西复东。
无以报礼意,举目攀飞鸿。
番禺五仙人,骑羊各一色。
手持六秬穗,翱翱绕城壁。
翩然去乘云,诸羊化为石。
至今留空祠,异像犹可识。
曾闻经猛火,毫发无痕迹。
五仙宁复来,三说颇难测。
只忧风雨至,半夜随霹雳。
君不见羌庐刘越之洞天,万象森罗无一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