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游何处觅蓬莱,十二栏杆迤逦开。
丹灶火销龙虎伏,碧梧枝老凤凰来。
春风瑶草烟霞窟,夜雨桃花锦绣堆。
一自仙人骑鹤去,石坛陈迹半苍苔。
胜游何处觅蓬莱,十二栏杆迤逦开。
丹灶火销龙虎伏,碧梧枝老凤凰来。
春风瑶草烟霞窟,夜雨桃花锦绣堆。
一自仙人骑鹤去,石坛陈迹半苍苔。
此诗描绘了一处道家仙境,充满了神秘与宁静之美。首句“胜游何处觅蓬莱”,以问句形式引出主题,暗示了寻找理想之地的艰难与向往。接着,“十二栏杆迤逦开”一句,通过描绘蜿蜒的栏杆,营造出一种悠长而深远的空间感,仿佛引领读者步入一个幽静的世界。
“丹灶火销龙虎伏,碧梧枝老凤凰来”两句,运用象征手法,将丹炉、龙虎、碧梧、凤凰等元素融入其中,不仅展现了道家修炼的场景,也寓意着内心的平静与升华。丹灶象征着修炼的过程,龙虎伏则暗示着内心的调和与力量的凝聚;碧梧枝老与凤凰来,则预示着修行者最终达到的境界,即内心的平和与精神的升华。
“春风瑶草烟霞窟,夜雨桃花锦绣堆”两句,进一步渲染了仙境的美丽与神秘。春风拂过,瑶草生长,烟霞缭绕,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云雾缭绕的景象;夜晚,细雨轻洒,桃花如锦,堆砌成一片绚烂的花海,更添了几分梦幻与浪漫。
最后一句“一自仙人骑鹤去,石坛陈迹半苍苔”,以仙人离去、石坛陈迹、苍苔覆盖的景象,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自然永恒不变的感慨。仙人的离去象征着世事的变迁与生命的短暂,而石坛上的陈迹与苍苔,则是时间流逝的见证,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同时也对自然界的恒久存在表示敬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仙境的描绘,不仅展现了道家文化的深邃与神秘,也蕴含了对生命、自然与时间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动荡六合间,是谁行春风。
万有本天分,此气何冲融。
一嘘著旧树,几朵班新红。
居然受巧摘,持以当晴穹。
相期到烂熳,一笑成舂容。
政不满金谷,何复言锦宫。
未尝五日雨,人事乃尔穷。
亦思发幽抱,求勿孤天工。
跛履去洛阳,打拐不谓同。
旦莫造化手,倘侠辟可衷。
阿婆此指甲,昆吾国生长。
当年三五时,搯花记月上。
纤纤成老大,却作爬沙状。
故人远持赠,慈意有著放。
想翁乍得之,未悟为何贶。
把玩至一再,丑妇能俱丧。
信手弹三声,铮然送妍响。
卯醺未全快,午偃到半饷。
溽绉垢能寸,美曝背如盎。
是时可柄用,于人无俯仰。
名之必可言,翁亦费亭当。
长吟出肺肝,闻者重惆怅。
人生七尺外,凡物皆是长。
维此金石交,百年相倚仗。
痴儿麻姑爪,忍痛不忍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