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首诗是唐代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作品,名为《偈》。诗中蕴含深刻的佛法哲理,表达了惠能对禅学真谛的理解。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 这两句揭示了禅宗对传统佛教仪式和物质象征的否定。菩提树是释迦牟尼佛祖悟道成佛的地方,而这里说“菩提本无树”,意味着真理不在外界的形式或物体中,佛法不是依附于某个具体的事物。同样,“明镜亦无台”则进一步强调了内心清净是观照自性的根本,不需要依靠外部的任何支撑。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两句则指向了宇宙万象皆为空的禅理。万物从来无有实质,只是在人们的心中才有所谓的存在和区别。因此,“何处惹尘埃”强调了心灵的纯净不应被世间的尘俗所污染。
整首诗简洁而深邃,通过对比和否定来引导读者去思考真理的本质,以及如何达到内心的清净与自在。
问讯翁、底事到人间,人间足嬉游。
向文边书意,诗边著语,□满南州。
逸韵高情总似,野水荡孤舟。
所未能忘者,药鼎茶瓯。
政恐功名相慁,便扶摇直上,龙尾螭头。
想尘缘终薄,归去老菟裘。
有当年、东邻西舍,办鸡豚、相与燕春秋。
阶庭里,儿孙衮衮,飞度骅骝。
别院春深,华堂昼永,嘉宴初启。
翠玉樽罍,红牙丝管,睡鸭沈烟里。
弄晴云态,行空絮影,漠漠似飞如坠。
最多情,紫绵团就,错落乱星流地。
史君自有,元龙豪气,唤客且休辞醉。
蝶困蜂酣,燕娇莺姹,欢意浓如此。
侃其笑语,止乎礼义,衣佩细纫兰芷。
遥归去,残更欲尽,晓鸦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