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妙智寺在东山下双桥跨涧月色溪光亦山中一佳境也院中古树雷火烧其一枝而清阴仍荫数亩僧人不知佛法山野可喜为徘徊久之》
《妙智寺在东山下双桥跨涧月色溪光亦山中一佳境也院中古树雷火烧其一枝而清阴仍荫数亩僧人不知佛法山野可喜为徘徊久之》全文
明 / 彭孙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别院东山下,双桥一镜中。

竹风交万籁,水月在禅宫。

雷出枯槎绿,莺残坠果红。

坐来尘虑尽,何必更谈空。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妙智寺所在的东山下的宁静美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佛教精神的和谐统一。

首联“别院东山下,双桥一镜中”,以“别院”点明地点,暗示此处非世俗之所,而是远离尘嚣的静谧之地。“双桥一镜中”则描绘了一幅倒映着双桥的清澈湖面,如明镜般映照出周围景物,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颔联“竹风交万籁,水月在禅宫”,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神秘。竹林随风轻摇,与各种自然声音交织在一起,仿佛是大自然的交响乐。而“水月在禅宫”则将月光与水波的交融比作禅宗的境界,暗示了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颈联“雷出枯槎绿,莺残坠果红”,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雷声轰鸣,却让枯木重新焕发绿色生机;黄莺虽已离去,但落下的果实却染上了红色,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循环。

尾联“坐来尘虑尽,何必更谈空”,表达了诗人在此地坐忘尘世烦恼,心灵得到净化的感受。最后一句“何必更谈空”则流露出对佛教哲学的深刻理解,即在自然美景中,无需过多言语,心灵自会得到解脱与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妙智寺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佛教精神的融合,传达了诗人对宁静、超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介绍
彭孙贻

彭孙贻
朝代:明   字:仲谋/羿仁   号:茗斋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生辰:1615~1673年

彭孙贻(1615~1673年),字仲谋,一字羿仁,号茗斋,自称管葛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你喜欢

舟发姑苏

兰鹢发胥江,风平五两䉶。

霁天留晓月,麦剡入篷窗。

行阅溪山画,真称文物邦。

具区空阔里,涌出洞庭双。

(0)

谒卫源祠

驻跸苏门下,躬瞻清卫源。

地灵神以妥,派远物蒙恩。

百颗珠呈琲,一泓月贮痕。

流淇润桑土,利泽永中原。

(0)

南唐

小朝偃蹇大江东,烟月流连六代风。

建业文房收宝笈,清凉法眼启琳宫。

帝都执玉才嫌后,天堑浮桥已架空。

一听大梁春夜雨,最思花是去年红。

(0)

夏夜

黄昏急雨夜中收,起见华云吐玉钩。

久立玲珑阶下影,树梢风过已鸣秋。

(0)

金缕曲

三载吴门矣!十眉图、任翻新样,终嫌不似。

路鬼揶揄山鬼笑,飘泊从今可已。

只未了狂奴心事。

留得红妆知已在,尚甘心、憔悴缁尘里。

吹绉了,一池水。抱琴羞向朱门埋。

问何如、春风鬓影,当炉蜀市。

俊眼明于三五月,解向风尘求士。

天使慰孤穷才子。

莫虑秋来消渴疾,对芙蓉、山黛堪忘死。

呼地下,长卿起。

(0)

定风波

亚字城头晓角吹,烧香相约小姑祠。

悄悄论心深院里。风起,鸳俦分散竟难知。

凡事成功应冒险,重面。面山虎背也须骑。

水亦多情流不去,呼渡,来迎双桨不需时。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吕惠卿 梁颢 枚乘 阎选 李翱 邹应龙 计东 赵汝愚 许虬 唐珏 许仲琳 刘球 刘胜 荆轲 陈韡 吴淑姬 郦炎 祝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