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
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
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䃜万车炭。
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
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
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
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
为君铸作百鍊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
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
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䃜万车炭。
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
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
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
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
为君铸作百鍊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极端的对比和转变。开头两句“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生动地描述了严冬人们生活的困苦,雨雪连绵,行人稀少,城中的居民甚至因为寒冷而受伤。接着,“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进一步表现了人们在极端天气下的生存困境。
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突然转向:“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䃜万车炭。”这里的“遗宝”指的是石炭,这是一种可以用来取暖和燃烧的矿物。诗人惊叹于这未被发现的宝藏,其数量之多如同万辆车队。
接下来的“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描绘了石炭在自然环境中的状态,它们渗出油脂,发出特殊的声音,但这一切都是未被人知的秘密。紧接着,“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则展现了石炭被发现并利用之后的情景,一棵小树般的根茎竟然引起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了人们欢庆和关注的焦点。
“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则是对石炭在加工中的状态进行的描写,经过处理之后,它变得更加纯净和耀眼。最后,“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种平衡观念,不应过度开采,而是让其有序地得到休养生息。
整首诗通过对极端天气下的生活困境与隐藏在自然中的宝藏的对比,以及这些宝藏被发现、加工和利用过程中环境变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资源的深刻认识和珍视态度。
亭亭心中人,迢迢居秦关。
常缄素札去,适枉华章还。
忆在沣郊时,携手望秋山。
久嫌官府劳,初喜罢秩闲。
终年不事业,寝食长慵顽。
不知为时来,名籍挂郎间。
摄衣辞田里,华簪耀颓颜。
卜居又依仁,日夕正追攀。
牧人本无术,命至苟复迁。
离念积岁序,归途眇山川。
郡斋有佳月,园林含清泉。
同心不在宴,樽酒徒盈前。
览君陈迹游,词意俱悽妍。
忽忽已终日,将詶不能宣。
氓税况重叠,公门极熬煎。
责逋甘首免,岁晏当归田。
勿厌守穷辙,慎为名所牵。
皓月升林表,公堂满清辉。
嘉宾自远至,觞饮夜何其。
宰邑视京县,归来无寸资。
瑰文溢众宝,雅正得吾师。
广川含澄澜,茂树擢华滋。
短才何足数,枉赠愧妍词。
欢盼良见属,素怀亦已披。
何意云栖翰,不嫌蓬艾卑。
但恐河汉没,回车首路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