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石炭,并引》
《石炭,并引》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

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

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䃜万车炭。

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

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

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

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

为君铸作百鍊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极端的对比和转变。开头两句“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生动地描述了严冬人们生活的困苦,雨雪连绵,行人稀少,城中的居民甚至因为寒冷而受伤。接着,“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进一步表现了人们在极端天气下的生存困境。

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突然转向:“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䃜万车炭。”这里的“遗宝”指的是石炭,这是一种可以用来取暖和燃烧的矿物。诗人惊叹于这未被发现的宝藏,其数量之多如同万辆车队。

接下来的“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描绘了石炭在自然环境中的状态,它们渗出油脂,发出特殊的声音,但这一切都是未被人知的秘密。紧接着,“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则展现了石炭被发现并利用之后的情景,一棵小树般的根茎竟然引起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了人们欢庆和关注的焦点。

“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则是对石炭在加工中的状态进行的描写,经过处理之后,它变得更加纯净和耀眼。最后,“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种平衡观念,不应过度开采,而是让其有序地得到休养生息。

整首诗通过对极端天气下的生活困境与隐藏在自然中的宝藏的对比,以及这些宝藏被发现、加工和利用过程中环境变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资源的深刻认识和珍视态度。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菩萨蛮·其六

西风袅袅凌歌扇,秋期正与行云远。

花叶脱霜红,流萤残月中。

兰闺人在否,千里重楼暮。

翠被已销香,梦随寒漏长。

(0)

晓至园中忆诸弟崔都水

山郭恒悄悄,林月亦娟娟。

景清神已澄,事简虑绝牵。

秋塘遍衰草,晓露洗红莲。

不见心所爱,兹赏岂为妍。

(0)

荅崔都水

亭亭心中人,迢迢居秦关。

常缄素札去,适枉华章还。

忆在沣郊时,携手望秋山。

久嫌官府劳,初喜罢秩闲。

终年不事业,寝食长慵顽。

不知为时来,名籍挂郎间。

摄衣辞田里,华簪耀颓颜。

卜居又依仁,日夕正追攀。

牧人本无术,命至苟复迁。

离念积岁序,归途眇山川。

郡斋有佳月,园林含清泉。

同心不在宴,樽酒徒盈前。

览君陈迹游,词意俱悽妍。

忽忽已终日,将詶不能宣。

氓税况重叠,公门极熬煎。

责逋甘首免,岁晏当归田。

勿厌守穷辙,慎为名所牵。

(0)

荅贡士黎逢

茂等方上达,诸生安可希。

栖神澹物表,涣汗布令词。

如彼昆山玉,本自有光辉。

鄙人徒区区,称叹亦何为。

弥月旷不接,公门但驱驰。

兰章忽有赠,持用慰所思。

不见心尚密,况当相见时。

(0)

荅长宁令杨辙

皓月升林表,公堂满清辉。

嘉宾自远至,觞饮夜何其。

宰邑视京县,归来无寸资。

瑰文溢众宝,雅正得吾师。

广川含澄澜,茂树擢华滋。

短才何足数,枉赠愧妍词。

欢盼良见属,素怀亦已披。

何意云栖翰,不嫌蓬艾卑。

但恐河汉没,回车首路岐。

(0)

采玉行

官府徵白丁,言采蓝溪玉。

绝岭夜无家,深榛雨中宿。

独妇饷粮还,哀哀舍南哭。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