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月升林表,公堂满清辉。
嘉宾自远至,觞饮夜何其。
宰邑视京县,归来无寸资。
瑰文溢众宝,雅正得吾师。
广川含澄澜,茂树擢华滋。
短才何足数,枉赠愧妍词。
欢盼良见属,素怀亦已披。
何意云栖翰,不嫌蓬艾卑。
但恐河汉没,回车首路岐。
皓月升林表,公堂满清辉。
嘉宾自远至,觞饮夜何其。
宰邑视京县,归来无寸资。
瑰文溢众宝,雅正得吾师。
广川含澄澜,茂树擢华滋。
短才何足数,枉赠愧妍词。
欢盼良见属,素怀亦已披。
何意云栖翰,不嫌蓬艾卑。
但恐河汉没,回车首路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月夜宴会的景象,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一场欢聚的盛况生动地展现于读者面前。诗中的“皓月升林表”、“公堂满清辉”便是对这夜晚环境的描绘,月光如水,照亮了宴会的举行地点。
接着,“嘉宾自远至”、“觞饮夜何其”则表明了宴会的热烈与宾客的尊贵身份,他们从远方来到这里共同享受这欢乐时光。诗人通过“宰邑视京县,归来无寸资”表现了对宴会主办者慷慨解囊、不计较利的赞美。
在“瑰文溢众宝,雅正得吾师”一句中,“瑰文”可能指的是珍贵的书籍或文化遗产,而“雅正得吾师”则显示了诗人对其老师或知识渊源的尊崇与自豪。这里的“雅正”意味着高雅、端正,表达了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和向往。
随后,“广川含澄澜,茂树擢华滋”继续描绘了宴会所在环境的壮丽与生机勃勃。水流清澈,树木葱茏,这样的自然景观为宴会增添了一份野趣和生动感。
诗人的“短才何足数,枉赠愧妍词”表达了对自己文学才能的谦逊,以及对无法用文字充分表达心中所感的遗憾。然而,这种自谦之言反而显示出诗人内心深处的一份自信和对文学艺术的追求。
“欢盼良见属,素怀亦已披”则是诗人对于这次聚会中的美好时光和情谊的回味与珍视。在这里,“欢盼”指的是宴会中人们的笑容,而“良见属”则意味着这些美好的记忆都将被铭记。
最后,“何意云栖翰,不嫌蓬艾卑。但恐河汉没,回车首路岐。”诗人表达了对于知识分子不以物质追求为目的的赞赏,以及对他们志存高远、不羡慕权贵的态度的认同。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担忧,即这种高洁的人格和精神追求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化、知识和美好情谊的珍视,以及对于个人才华与社会地位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东风吹物,渐入韶华媚。
和气散千门,更灵鹊、前村报喜。
月宫仙子,昨夜下瑶台,人传道,诞兰房,喜把金盆洗。
中郎传业,此事今如意。
遥想画堂中,有葱葱、云烟滃瑞。
休言前日,玉燕不来投,看释氏,到明年,又送麒麟至。
驼褐倚禅榻,丝鬓飏茶烟。
谁知老子方寸,历历著千年。
试问汗青馀几,一笑腰黄萦梦,我自乐天全。
出处两无累,赢取日高眠。
八千里,西望眼,断霞边。
弁苍苕碧,随分风月不论钱。
执手还成轻别,何日归来投社,玉海得同编。
经世付时杰,觅个钓鱼船。
晓凉散策,恨西风不贷,一池残绿。
谁与冰轮撝玉斧,恰好今宵圆足。
树杪翻光,莎庭转影,零乱昆台玉。
荡胸清露,闲须浇下醽醁。
休问湖海飘零,老人心事,似倚岩枯木。
万里亲知应健否,脉脉此情谁属。
世虑难平,天高难问,倚遍阑干曲。
不妨随寓,买园催种松竹。
万里飘萍,送江入海,过古润州。
正羁怀无奈,凭高纵览,濛濛烟雨,簇簇渔舟。
南北区分,江山形胜,忧愤令人扶上楼。
沉凝久,任斜飞雪片,急洒貂裘。
英风追想孙刘。
似黑白两奁棋未收。
把烟霞饶与,坡仙米老,丹青难觅,摩诘营邱。
斗野号风,海门残照,长与人间管领愁。
凭谁问,借天河一挽,洗甲兵休。
白白飞云挟暑骄,江郊幸可远烦嚣。
道人方寸虚生白,燕几风清扇罢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