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哭林止庵》
《哭林止庵》全文
宋 / 艾性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止庵诸老行,今日九原人。

头为谈经白,家因好客贫。

欲铭贞曜墓,来哭广成真。

俯仰南湖月,瑶琴锁碧尘。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ínzhǐān
sòng / àixìng

zhǐānzhūlǎoxíngjīnjiǔyuánrén

tóuwèitánjīngbáijiāyīnhǎopín

míngzhēnyàolái广guǎngchéngzhēn

yǎngnányuèyáoqínsuǒchén

翻译
止庵的老人们已经离去,如今成了九泉之下的故人。
他们的头发因研读佛经而变得苍白,家庭因热情待客而略显贫困。
想要在他们的墓碑上刻下美德的光辉,我们来哀悼广成子这位真正的仙人。
在南湖的月光下低头仰望,那清冷的瑶琴似乎锁住了尘世的喧嚣。
注释
止庵:指代某处或某人的居所。
九原:古代对死者的称呼,指墓地。
谈经:研究和讲解佛经。
白:形容头发因年老而变白。
好客:喜欢接待客人。
贞曜:光明正大的品德。
广成真:广成子,传说中的仙人。
南湖:具体的地名,可能指的是某个湖泊。
瑶琴:古代的一种精致的琴。
碧尘:绿色的尘埃,形容环境清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艾性夫的作品,名为《哭林止庵》。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故人的深切哀悼和怀念之情。

“止庵诸老行,今日九原人。”开篇即设立了一种超脱尘世、达观人生的氛围。“止庵”指的是林止庵先生的居所,“诸老行”则表明他与众高僧共同修行之道。这里通过“今日九原人”一句,暗示了林止庵已经仙逝,转而成为天界中的人。

“头为谈经白,家因好客贫。”此处描绘了林止庵生前的形象,他头顶光秃如同雪白,时常与人讨论佛经。他的家境因为他乐于接待四方来客而显得比较贫寒。

“欲铭贞曜墓,来哭广成真。”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前往林止庵的墓地,为其刻下美好的名号,并且为之哀悼。广成真可能是对林止庵的一种尊称或法号。

“俯仰南湖月,瑶琴锁碧尘。”在这两句中,诗人通过描述自己面向南湖的明月,以及瑶琴(一种古代乐器)被尘土所覆盖的情景,抒发了对林止庵的怀念之情。这里的“俯仰”一词既可理解为诗人的心境起伏,也象征着他在时间和空间上与故人相连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故人的生前形象、品格和精神世界的描绘,以及诗人个人的哀悼之情,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消长的感慨。

作者介绍

艾性夫
朝代:元

猜你喜欢

张明府见惠榴柿·其二

谁遣明珠掌上来,秋风吹笼石榴开。

若非金谷园中树,定是河阳县里栽。

(0)

寄元美·其二

闻君雨雪到青州,春尽鸿书未可求。

莫问弹冠千载事,徒令把袂故人愁。

浮云万里中原色,落日孤城大海流。

自昔风尘驱傲吏,还能伏枕向清秋。

(0)

晓发古北口望雾灵山

流吹凌晨发,长旓出塞分。

远峰犹见月,古木半笼云。

地迥疏人迹,山回簇马群。

观风当夏景,涧草自含薰。

(0)

水仙花

碧江香和楚云飞,销尽冰心粉色微。

乍向月中看素影,却疑波上步灵妃。

(0)

杏花

三月曲江微雨乾,东风一日遍长安。

围烟簇粉春如海,总待新郎马上看。

(0)

题耕图二十三首·其五第五图

老农力穑虑偏周,早夜扶犁未肯休。

更驾乌犍施碌碡,好教春水满平畴。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张天赋 黎遂球 朱祖谋 吕陶 王邦畿 王立道 曹于汴 郑学醇 游朴 黄淮 方一夔 罗亨信 吴当 苏过 黄庚 蓝仁 李龏 周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