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角催筹,棂眉镇押,三更风露无声。
玉倚兰篝,泥他宛转春情。
香心坐拓鹅溪绢,是风流、玉局前身。
听分明,一曲湘华,度入瑶笙。
笑他多少藏娇处,但贴鬟送语,迎睐传樽。
莫漫高歌,隔花须有眠莺。
诗成起拍栏杆望,旷银河、淡月疏星。
更罗纨,小字书来,蚕尾红生。
屏角催筹,棂眉镇押,三更风露无声。
玉倚兰篝,泥他宛转春情。
香心坐拓鹅溪绢,是风流、玉局前身。
听分明,一曲湘华,度入瑶笙。
笑他多少藏娇处,但贴鬟送语,迎睐传樽。
莫漫高歌,隔花须有眠莺。
诗成起拍栏杆望,旷银河、淡月疏星。
更罗纨,小字书来,蚕尾红生。
此词描绘了一幅深夜在画阁中吟诗作对的画面,充满了文人雅士的风雅与浪漫。词中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屏风、窗棂、风露等自然景象,以及玉炉、兰篝、鹅溪绢等生活细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屏角催筹,棂眉镇押”,以拟人的手法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屏风和窗棂仿佛在催促时间的流逝,又在守护着这份静谧。接下来,“三更风露无声”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寂静,连风露都悄无声息,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玉倚兰篝,泥他宛转春情”,通过“玉”和“兰篝”的形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仿佛在与春天的柔情相依相伴。“香心坐拓鹅溪绢,是风流、玉局前身”,则将诗人的思绪比作在鹅溪绢上展开的画卷,充满了风流倜傥的气质,仿佛是古代文人墨客的化身。
“听分明,一曲湘华,度入瑶笙”,描绘了诗人沉浸在音乐与诗歌的世界中,仿佛湘水之华的旋律,悠扬地飘荡在瑶笙之上,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
“笑他多少藏娇处,但贴鬟送语,迎睐传樽”,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那些追求表面繁华、缺乏真正内涵的生活方式的不屑,强调了自己对真挚情感和深邃思想的追求。
“莫漫高歌,隔花须有眠莺”,提醒人们在享受艺术的同时,也要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正如隔花间有眠莺,即使在喧嚣中也能找到一片宁静的天地。
“诗成起拍栏杆望,旷银河、淡月疏星”,展现了诗人创作后的喜悦与思考,站在栏杆旁,仰望星空,银河、淡月、疏星构成一幅壮丽的夜景,激发了诗人无尽的灵感与遐想。
“更罗纨,小字书来,蚕尾红生”,最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用罗纨细布书写诗句的情景,每个字都如同蚕尾般精致,红色的墨迹在纸上留下美丽的痕迹,象征着诗人对文字艺术的热爱与执着。
整首词通过对画面、情感、意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同时也反映了清代文人对于自然、生活、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风云嘉会,有英杰瑞时,来符平泰。
子建才华,平阳勋业,流庆至今犹在。
闾史卿来曾记,骨相堂堂庞艾。
少年日,已心包云泽,名高嵩岱。
超迈人尽道,今代吏师,小试犹淹大。
两路登车,三州出牧,游刃了无凝碍。
便合进推荷橐,迤逦参陪天縡。
愿从此,奉明君真相,优游千载。
正梧阴碧转,扇浪凉生,渐回秋意。
祥绕朱门,有崧灵钟瑞。
笔走龙蛇,句雕风月,好客敦高谊。
苏小琵琶,绿珠箫管,日添罗绮。
邃阁清班,贰车清政,奕叶蝉联,世间谁比。
行侍甘泉,趁青春荣贵。
尽卷虾须,满斟鹦鹉,向画堂沉醉。
铜狄摩挲,蓬莱清浅,八千椿岁。
澹露零空,好风光袂,月华飞入觥筹。
青莲碧藕,芡实与鸡头。
笑傲纶巾羽扇,有如此、人物风流。
西湖上,不妨游戏,民富自封侯。
骈蕃。
新宠渥,叶华延阁,领事园丘。
看木牛流马,恢复神州。
万里凉霄浩渺,使星共、南极光浮。
从今好,一秋长醉,直醉过千秋。
今夕是何夕,南极见祥光。
自天飘下佳气,五色覆黄堂。
为借盐梅妙手,暂对裤襦欢颂,森戟护凝香。
馀事剩吟咏,金薤灿琳琅。
眷田园,松径旧,菊畦荒。
欲乘风驭归去,策杖纵相羊。
物外乾坤自在,壶里无尘日月,千岁傲羲皇。
天意未应许,军国要平章。
千枝蔓仙牒,眉宇肖苍龙。
就中天赋英杰,玉磬照金钟。
满袖春风和气,散在苕溪霅水,讴歌颂儿童。
好个庙堂样,貂弁马头公。
烛如椽,香似雾,宴蓬瀛。
我家寿酒须信,不与世间同。
昨夜欢传清禁,今日黄堂歌舞,千载一相逢。
来岁五云里,宣劝折黄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