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光应逗古梅枝,声入虚窗一枕攲。
病叟岂堪沾湿早,閒人何限望晴时。
江山未息投戈恨,书剑空深铸砚悲。
漏尽鸡号犹不寐,诘朝元有野僧期。
寒光应逗古梅枝,声入虚窗一枕攲。
病叟岂堪沾湿早,閒人何限望晴时。
江山未息投戈恨,书剑空深铸砚悲。
漏尽鸡号犹不寐,诘朝元有野僧期。
此诗描绘了一幅雨夜静谧之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在雨夜中的独特感受与思考。
首联“寒光应逗古梅枝,声入虚窗一枕攲”,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幽静的氛围。寒光似乎在与古梅枝进行某种微妙的交流,而窗外的雨声则轻轻敲打着虚窗,仿佛是大自然的低语,让诗人难以入眠。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景象赋予了生命,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情感的深度。
颔联“病叟岂堪沾湿早,閒人何限望晴时”,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作为一位病态的老者,他或许无法承受过早的湿气侵袭,而作为一个闲散之人,他却对晴朗的天气充满了无限的期待。这一对比,不仅反映了诗人身体与精神状态的矛盾,也流露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颈联“江山未息投戈恨,书剑空深铸砚悲”,将视角从个人扩展到更广阔的层面。诗人借江山未息的景象,表达了对战争和暴力的反感,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同时,通过“书剑”这一意象,既指代了文人士子的读书与剑术,也暗含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以及对才华无法施展的悲哀。
尾联“漏尽鸡号犹不寐,诘朝元有野僧期”,收束全诗,展现了诗人深夜未眠的情景。鸡鸣声起,时间已至清晨,但诗人仍然未能入眠,因为他心中有对未来的期待——与野僧的约定。这既是对日常生活的细微观察,也是对精神寄托的体现,暗示着诗人即使在困境中,仍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未来的希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逆境中保持乐观与坚韧的精神面貌。
不争荣耀任沈沦,日与时疏共道亲。
北省朋僚音信断,东林长老往还频。
病停夜食闲如社,慵拥朝裘暖似春。
渐老溅谙闲气味,终身不拟作忙人。
张侯温如邹子律,能令阴谷黍生春。
有齐先君之季女,十年择对无可人。
箕帚扫公堂上尘,家风孝友故相亲。
庙中时荐南涧蘋,儿女衣裤得补纫。
两家俱为白头计,察公与人意甚真。
吏能束缚老奸手,要使鳏寡无颦呻。
但回此光还照己,平生倦学皆日新。
我提养生之四印,君家所有更赠君。
百战百胜不如一忍,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无可简择眼界平,不藏秋毫心地直。
我肱三折得此医,自觉两踵生光辉。
团蒲日静鸟吟时,炉薰一炷试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