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去老君岩数里山洞益奇日南道院亦供老子》
《去老君岩数里山洞益奇日南道院亦供老子》全文
清 / 陈宝琛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我昔道豳陟彼岨,嵌空岩石疑世无。

晚来海股观奇胜,自笑坐井真瞀儒。

后娲百鍊太古雪,点缀裸壤峰峰殊。

碧幢翠盖亦千岁,衬藐姑射莹肌肤。

初游一岩已叹绝,导者乃比大小巫。

清漪外缭中矗起,庨豁乍入翻回纡。

幕天四垂阶级绝,绕壁鬼物群睢盱。

犹龙西出不见尾,却占香火骄浮屠。

颇嫌俗构累真面,安得秉畀重枝梧!

左旋一洞俯偻进,持炬百武愁攀扶。

日光忽漏得盘坐,下有清沘游鯈俱。

渊然石响从所扣,洪者钟鼓纤琴竽。

蛮荒筚路怪得此,造化泄秘将谁娱?

谢诗柳记料无分,草草一至衰怜吾。

持归奴仆命方广,夜半何当负以趋?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近现代初的陈宝琛所作,描绘了他游览老君岩附近山洞的所见所感。诗人首先回忆自己曾攀登艰险的山路,感叹山势奇特,犹如与世隔绝。接着,他惊叹于山洞中的自然景观,如太古冰雪般的岩层、翠绿的石顶,以及清澈的流水,仿佛仙女般洁净。诗人对原有的俗气建筑感到不满,希望大自然的美景能得以保护。

在深入探索的过程中,诗人体验到山洞的曲折蜿蜒,光线时明时暗,仿佛置身于神话世界。他对于能在偏远之地发现这样的奇景感到惊讶,认为这是造物主的秘密馈赠,无人能完全领略。诗人遗憾自己无法详尽记录,只能匆匆一游,感叹岁月流逝。

最后,诗人决定将这份记忆带回家,让奴仆们也能分享,想象着深夜背着这些回忆疾行的情景。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和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作者介绍
陈宝琛

陈宝琛
朝代:清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猜你喜欢

送刘主事之贵州三首·其二

沅州相送意何如,正是秋风八月初。

兰芷香来飘客袂,芙蓉花发照征车。

丹砂水碧登天府,洞獠林蛮入版图。

万里山川游览遍,好将风土载成书。

(0)

叶县咏古

沙河南度草烟平,绿树阴边见古城。

湛坂战争非义旅,昆阳破贼是雄兵。

凫来尚说王乔舄,龙去空传叶令名。

黄柏山前田漫漫,已无沮溺旧时耕。

(0)

简白沈吕三藩府二首·其一

雄镇堂堂相府深,炉烟不受晓寒侵。

调元总属经纶手,下士常存吐握心。

岁晚松枝留劲节,春来棠叶蔼浓阴。

丰功会见铭钟鼎,应有清光照古今。

(0)

留赠杨景端二首·其一

千里归来访故人,喜闻结屋涧之滨。

手披青史寻高士,头戴乌巾学隐伦。

樽酒细倾延好客,斑衣轻舞奉慈亲。

自惭东抹西涂手,又促行珂觐紫宸。

(0)

江道士涵碧轩

飞阁环流水,层轩面面开。

虚澄涵倒影,净碧绝浮埃。

镜里閒云度,潭心爽气来。

道人能有此,还似小蓬莱。

(0)

有感五首·其四

庶官务割剥,不念远人穷。

况复羽书急,时兼馈饷供。

探兵林莽密,转粟水山重。

指日兵氛扫,车书四海同。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王质 朱翌 尤侗 王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