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武姥山前住,翠巘丹崖映荜扉。
回首云山渺天末,独题幽思送将归。
昔年武姥山前住,翠巘丹崖映荜扉。
回首云山渺天末,独题幽思送将归。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居住在武姥山前时光的回忆。山川之美,翠绿的山峦与红色的悬崖峭壁相互映衬,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一幅画卷,映照在简陋的门扉之上。诗人回望那遥远的云山,它们似乎消失在天边的尽头,不禁引发了深深的思绪。在这片宁静而壮丽的山水之间,诗人独自题写下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即将归家的期待与感慨。
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流露,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友情的珍视。武姥山的景色成为情感寄托的载体,不仅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也传递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相聚的情感。在山水之间,诗人与友人的情感得以跨越时空的界限,形成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联系,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之间和谐共存的追求。
古来高僧能不俗,俗人以敬僧为福。
近代僧每类俗人,僧俗二般俱碌碌。
是以我惟号半僧,得僧之半亦已足。
何期匡南有梦庵,其人非僧更非俗。
示我本言及清言,剖胆见肝空罪福。
梦庵境界总全真,向外求真自劳碌。
我亦当年号梦观,与君同梦无僧俗。
咄哉匡山古道场,于今何异垄断局。
不有道者梦其间,俗杀木石与麇鹿。
我来高卧未同年,梦里名山境既熟。
白云岭表系归情,剩下松间未了局。
请君细看老棋盘,胜算全收方是足。
是真是梦尽输筹,惺惺却恃黄粱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