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涧底松,不受霜雪欺。
懔懔七尺躯,岂为儿女移。
家有万卷书,寒暑不辍披。
揣磨得精意,里闾推经师。
久事忽厌弃,雕虫非吾为。
郁郁涧底松,不受霜雪欺。
懔懔七尺躯,岂为儿女移。
家有万卷书,寒暑不辍披。
揣磨得精意,里闾推经师。
久事忽厌弃,雕虫非吾为。
这首诗《拟古二首(其一)》由清代诗人华蘅芳所作,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高洁志向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首句“郁郁涧底松,不受霜雪欺”,以郁郁葱葱的山涧松树起笔,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坚定与顽强,即使在严酷的环境中也不受摧折。接着,“懔懔七尺躯,岂为儿女移”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独立人格,不因外界的诱惑或压力而改变自己的本心。
“家有万卷书,寒暑不辍披”则揭示了诗人对学问的热爱与追求,无论春夏秋冬,都坚持不懈地阅读学习。这种对知识的渴望与执着,使他成为了乡里的经学大师。
然而,“久事忽厌弃,雕虫非吾为”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认为那些世俗的追求并非自己真正的追求。这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华蘅芳对个人品格、学问追求以及对世俗功利的超越,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记汉皋亭上,从别后、几秋风。
爱诗酒追随,衣冠雅重,车骑雍容。
回头白云汾水,又传将、淮海避青骢。
官府年来有禁,音书未易相通。肝肠如铁气如虹。
佳句入清雄。问渭北江东,莫云春树,此意谁同。
虚名百年惭愧,赖吾乡、风味近河东。
几日凤凰山下,鸡豚社酒迎逢。
青白阮生眼,皮里有阳秋。
谁信近来怀抱,汩汩泥穷愁。
昨夜僧房听雨,如在潇湘夜泊,敧枕卧孤舟。
无复少年日,解佩醉秦楼。更休说,烂羊尉,烂羊侯。
三山湖上,如今田舍住东洲。
澒洞十年金革,蓬勃一襟尘土,白雪向谁讴。
濯足傍云水,披我老羊裘。
应飞熊佳兆,年共德,两俱高。
论少日才名,遐龄劲节,合擅中朝。
文章在公余事,快笔端、云海□风涛。
四海名卿奇士,百年齐入钧陶。笑将经济让儿曹。
万事一秋毫。享内相尊荣,金莲画烛,宫锦朝袍。
投壶雅歌文会,尽百杯、春色醉仙桃。
好为升平强健,宾从东岱南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