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海相逢一老翁,布袍蓝缕鬓毛蓬。
问渠何事萧条甚,似尔从前寂寞穷。
酒后尚能称草圣,愁来只用指书空。
如今江右犹烽火,未许平安附便鸿。
闽海相逢一老翁,布袍蓝缕鬓毛蓬。
问渠何事萧条甚,似尔从前寂寞穷。
酒后尚能称草圣,愁来只用指书空。
如今江右犹烽火,未许平安附便鸿。
这首元代诗人李士瞻的《题江西老人李颐齐手卷》描绘了一位在闽海相遇的老翁形象。诗中通过细致的刻画,展现了老翁的贫困落魄:他穿着破旧的布袍,鬓发蓬乱,神情显得十分萧条和寂寞。诗人询问老翁为何如此困顿,似乎他在过去的岁月里也经历过类似的贫穷和孤独。
老翁借酒消愁,还能自称为“草圣”,显示出他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执着,即使在愁苦之时,也只是用手在空中比划,寄托情感。然而,诗的尾句透露出时局动荡不安,江右地区仍有战事,老翁的愿望是和平,却无法立即通过书信传递平安的消息,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整首诗以写实的手法,寓言般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个人际遇,展现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康熙鸿儒传者几,卓荦二万毛胡朱。
词科布衣数己未,萧山秀水夹江居。
颇闻漆书讼今古,桁头佚字疑有无。
冤词差不敌疏证,经义一卷存圆柧。
初晴八十犹甚口,瓜皮竹杖同浮湖。
吴兴郑生阿堵笔,或腴而短颀而臞。
公寮从祀究应罢,郊配西向良非诬。
儒家得失每参半,谁其剖柝鹤与凫。
汪君手摹罗聘画,野服奇古形模殊。
东南之美两竹箭,元气寿与湖山俱。
云根吹阴晴,日脚递隐见。
欲持并州刀,剪取丝雨断。
风翻万叶背,雾走千峰面。
灵岳犹混茫,初烟与为冠。
谁能扫氛霾,复此东南观。
天开崖嶂古,愁破岚霞绚。
仆夫指前溪,石濑已可乱。
杂花飘空林,客眼误霜霰。
讵惜泥沾衣,徘徊为芳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