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流西望渺如烟,黄帽齐将百丈牵。
日暮雨来风浪恶,隔河挝鼓换官船。
溯流西望渺如烟,黄帽齐将百丈牵。
日暮雨来风浪恶,隔河挝鼓换官船。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经过青河驿站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象和情感体验。
首句“溯流西望渺如烟”,诗人站在驿站旁,向西望去,只见水流蜿蜒,烟雾缭绕,一片朦胧之感,既表现了自然景色的辽远与神秘,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思绪悠远。
次句“黄帽齐将百丈牵”,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群穿着黄色帽子的船夫,正齐心协力地拉扯着长长的绳索,牵引着船只前行。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劳动者的辛勤劳作,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
第三句“日暮雨来风浪恶”,随着太阳逐渐下山,天空中开始飘起了细雨,加上风势渐强,海面波涛汹涌,环境变得恶劣起来。这句诗不仅描绘了天气的变化,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即将到来的困难和挑战的预感。
最后一句“隔河挝鼓换官船”,在风雨交加的夜晚,诗人听到了对岸传来的鼓声,原来是为了更换官船而发出的信号。这一场景既体现了旅途中的实际需求,也蕴含了诗人对安全与秩序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感观察和深刻感受,同时也反映了旅途中的艰辛与期待,具有较强的情感共鸣和艺术感染力。
昭代元勋府,云仍奕世昌。
萱慈贞捆训,兰秀特轩昂。
诰锡文鸾炫,星摇翠翟光。
新龄增旧算,初度应微阳。
亭馆重重宴,笙歌细细扬。
戟门诸将列,玳席百珍将。
姜寿僖情适,韩饶结誉长。
愿言图五福,随颂献华堂。
佛回山高几何许,上山下山汗如雨。
徐驱屈曲沿山隈,白云绕山凝不飞。
水田高低梯齿密,峰峦夹峙连重壁。
秀禾蔓蔓铺井疆,有花点点如粘霜。
田头蜗室土为垒,三三两两依山住。
我来自笑居无庐,斩茅作蓬不可居。
雨馀渗湿班荆坐,四壁菅萑任风过。
谷空涧悄夜光寒,六月犹怯重衾单。
野禽啾啾叫林树,欲栖不栖如怨慕。
嗟彼羽族非有情,亦因何事鸣不平。
昔日阆风真梦幻,今日荒凉不须叹。
不见棠阴憩息人,曾无堂构堪容身。
身劳但愿民生逸,手足胼胝何足惜。
也知吏事非清流,只恐自爱增民忧。
虚浮祸晋数百载,一推万事成隳败。
我思效绩惭驽庸,十驾或可追骐踪。
况彼山泉有佳胜,遍观适足供吟咏。
出游有名民不惊,不似放浪为虚行。
长江西来接天渺,溪深远通江月晓。
何当挽此万壑津,为吾一洗胸中尘。
《佛回山在泾县西百三十里经蓝山桃花潭皆李白所游也辛未夏予覈田过此》【明·钟芳】佛回山高几何许,上山下山汗如雨。徐驱屈曲沿山隈,白云绕山凝不飞。水田高低梯齿密,峰峦夹峙连重壁。秀禾蔓蔓铺井疆,有花点点如粘霜。田头蜗室土为垒,三三两两依山住。我来自笑居无庐,斩茅作蓬不可居。雨馀渗湿班荆坐,四壁菅萑任风过。谷空涧悄夜光寒,六月犹怯重衾单。野禽啾啾叫林树,欲栖不栖如怨慕。嗟彼羽族非有情,亦因何事鸣不平。昔日阆风真梦幻,今日荒凉不须叹。不见棠阴憩息人,曾无堂构堪容身。身劳但愿民生逸,手足胼胝何足惜。也知吏事非清流,只恐自爱增民忧。虚浮祸晋数百载,一推万事成隳败。我思效绩惭驽庸,十驾或可追骐踪。况彼山泉有佳胜,遍观适足供吟咏。出游有名民不惊,不似放浪为虚行。长江西来接天渺,溪深远通江月晓。何当挽此万壑津,为吾一洗胸中尘。
https://shici.929r.com/shici/LaZz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