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已六年同楚絷,儿今三试佩吴钩。
吾家不说谄时话,但向平平路上求。
父已六年同楚絷,儿今三试佩吴钩。
吾家不说谄时话,但向平平路上求。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爵所作的《遣偲男归秦(其二)》。诗中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怀与期望。
首句“父已六年同楚絷”,描绘了父亲在楚地被囚禁已有六年之久,暗示了家庭的不幸遭遇,同时也为后文儿子的境遇埋下伏笔。
次句“儿今三试佩吴钩”,描述了儿子三次尝试佩戴吴钩,可能象征着儿子在努力追求某种目标或理想,或是面对挑战和考验。这里的“吴钩”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名剑,常用来比喻勇猛、坚韧的精神。
第三句“吾家不说谄时话”,表明了家庭不推崇逢迎讨好、阿谀奉承的行为,强调了诚实正直的价值观。这句话反映了家庭的传统美德和教育理念。
最后一句“但向平平路上求”,则表达了希望儿子能够脚踏实地,追求平凡而稳定的生活道路。这里“平平路”意味着不追求浮华,而是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体现了对儿子朴实生活的祝福和期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父亲对儿子的深情寄语,展现了家庭的教诲和对子女成长的期待,同时也传递了诚实、正直、务实的价值观念。
竹阴窗户荐微凉,积雨郊墟新霁。
万里飞云都过尽,天阙星河如洗。
檐隙风来,流萤飘堕,苒苒还飞起。
魂清骨冷,坐来衣润空翠。
堪笑丘壑闲身,儒冠相误,著青衫朝市。
功业君看清镜里,两鬓于今如此。
身外纷纷,倘来适去,到了成何事。
人生一世,种瓜何处无地。
镜寒香歇江城路,今度见春全懒。
断云过雨,花前歌扇,梅边酒盏。
离思相欺,万丝萦绕,一襟销黯。
但年光暗换,人生易感,西归水、南飞雁。
也拟与愁排遣。奈江山、遮拦不断。
娇讹梦语,湿荧啼袖,迷心醉眼。
绣毂华茵,锦屏罗荐,何时拘管。
但良宵空有,亭亭霜月,作相思伴。
君不见王绩非狂生,笔墨扫尽惟酒经。
又不见志和非漫尉,江湖醉咏渔歌耳。
文章得失两梦事,一醉从渠俱不理。
人间自有行秘书,此翁聊为山泽儒。
平生斟酌自饱满,宁复有欠宁有馀。
可怜蹒跚挽不前,属车岂识从甘泉。
不矜万卷腹空洞,渴梦只恐东溟乾。
莫疑此翁拘器穷,此翁有用非哑钟。
浊醪作贤清作圣,翁不异味同其空。
我方畏缩立下风,伸颈一笑短项逢。
脱冠与翁共醉倒,从人笑此两秃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