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韵飕飗远更清,苍髯瘦甲耸亭亭。
连根欲斗岩峦力,一盖常涵雨露青。
曾映月明留鹤宿,近经雷霹带龙腥。
衰残愧我无仙骨,愿采流膏慰暮龄。
风韵飕飗远更清,苍髯瘦甲耸亭亭。
连根欲斗岩峦力,一盖常涵雨露青。
曾映月明留鹤宿,近经雷霹带龙腥。
衰残愧我无仙骨,愿采流膏慰暮龄。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古老的松树,通过对其形态和精神特质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风韵飕飗远更清"一句,设定了松树立于高远之处,它与风的交响显得格外清新脱俗。"苍髯瘦甲耸亭亭"则描绘出古松的形态,苍老、坚韧而又挺拔,如同亭台楼阁般雄伟。
"连根欲斗岩峦力"和"一盖常涵雨露青"两句,表达了松树与大自然的密切联系,它们深入地底,与山石相依,与天空共存,仿佛有着不可撼动的力量和永恒的生命力。
"曾映月明留鹤宿"和"近经雷霹带龙腥"两句,则让人感受到松树见证了岁月变迁,承载着历史的沉重与自然界的壮丽。它在明月下为鹤提供栖息之地,又在雷雨交加中展现出生生不息的气概。
最后两句"衰残愧我无仙骨,愿采流膏慰暮龄"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凡胎俗骨的自谦,同时也透露出对长生不老的向往和对生命真谛的追求。诗人希望能从这棵古松身上获得灵感,或是象征性的采集其精华,以慰藉自己的晚年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古松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生命力和超越凡尘追求的深刻思考。
一舸凌风,斗酒酹江,翩然乘兴东游。
欲吐平生孤愤,壮气横秋。
浩荡锦囊诗卷,从容玉帐兵筹。
有当时桥下,取履仙翁,谈笑同舟。
先贤济世,偶耳功名,事成岂为封留。
何况我、君恩深重,欲报无由。
长望东南气王,从教西北云浮。
断鸿万里,不堪回首,赤县神州。
万古同山川,八方异风俗。
男儿事弧矢,心目快一瞩。
结交必名胜,旷怀无狭促。
昂昂千丈松,朗朗百间屋。
彼富自钟鼎,我贫甘芋菽。
谁能工俯仰,未许相缚束。
读书头欲白,对客樽无渌。
由来多此士,皎皎驹在谷。
瞿唐候水齐,秋风祛暑溽。
归欤奉亲欢,羹丝鲙江玉。
青衫虽霜叶,已胜袍立鹄。
进退吾何疑,肯事羝羊触。
物微生处远,往还来、非但稻粱求。
似爱长安日,怕阴山雪,善自为谋。
个里幸无鸣镝,随意占沙洲。
归兴何妨待,风景和柔。
昔到衡阳回去,今随阳避地,遍海南头。
与西川流寓,彼此各淹留。
未得云中消息,登望乡台了又登楼。
江天阔,几行草字,字字含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