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分漂零更不归。心中眼底事多违。
英雄若个桓宣武,空对江潭泣十围。
已分漂零更不归。心中眼底事多违。
英雄若个桓宣武,空对江潭泣十围。
这首诗以杨柳枝为题,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漂泊感和对过去的怀念。"已分漂零更不归",诗人已经意识到自己命运如柳絮般飘零,无法回归故土,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决绝的情绪。"心中眼底事多违",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诸多遗憾和现实与理想的冲突,暗示着许多美好事物未能如愿。
接下来,诗人借用了历史典故,将自己比作英雄桓温(桓宣武),他曾有志于统一天下,但最终未能实现,只能对着江边的景色独自悲泣。"空对江潭泣十围",这里的"十围"形容泪流不止,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内心的哀伤和壮志未酬的感慨。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深刻反思和对过去的追忆。
巧斗弯环,纤凝妩媚,明妆未收。
似江亭晓玩,遥山拂翠,宫帘暮卷,新月横钩。
扫黛嫌浓,涂铅讶浅,能画张郎不自由。
伤春倦,为皱多无力,翻作娇羞。填来不满横秋。
料著得人闲多少愁。
记鱼笺缄启,背人偷敛,雁钿胶并,运指轻揉。
有喜先占,长颦难效,柳叶轻黄今在否。
双尖锁,试临鸾一展,依旧风流。
凉欺羽扇,风生蕲竹,秋意渐满院落。
商声又过梧桐井,还误剖瓜佳会,泛槎仙约。
谩忆中庭儿女夜,几笑语、花楼欢乐。
尚认得、织女桥边,半是旧乌鹤。
何事明河影下,佳期如许,暗抱一襟离索。
箭壶催梦,枕屏移恨,是青春行客。
对良宵感旧,鬓发萧萧叹潘岳。
阑干迥、翠帘休卷,待到更深,啼螀声又作。
东堂四月萧萧雨。熟尽黄梅金满树。
长安今夕酒阑时,故国他年梦回处。
骨肉一家相对语。试把前修屈指数。
事业还须努力成,光阴莫遣虚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