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间双燕宿。回身守空屋。那堪梦断风摇竹。
春来发曲局。春来发曲局。绿窗几扇,湘帘一幅。
尽日伴人幽独。黄昏不觉愁伊郁。夜长空秉烛。
夜长空秉烛。
梁间双燕宿。回身守空屋。那堪梦断风摇竹。
春来发曲局。春来发曲局。绿窗几扇,湘帘一幅。
尽日伴人幽独。黄昏不觉愁伊郁。夜长空秉烛。
夜长空秉烛。
这首《东坡引》由清代诗人陆求可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孤寂之中的生活场景。诗中通过“梁间双燕宿”这一自然景象的对比,巧妙地映射出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首句“梁间双燕宿”,描绘了一幅温馨和谐的画面:燕子在梁间栖息,相互依偎,享受着宁静的夜晚。然而,紧接着的“回身守空屋”一句,笔锋一转,将读者带入到一个截然不同的境地——主人公独自一人,面对空荡荡的屋子,内心充满了孤独与寂寞。
“那堪梦断风摇竹”,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感。即使在梦中,也无法逃脱孤独的阴影,醒来时,只有风吹动竹叶的声音相伴,更添了几分凄凉。接下来的“春来发曲局”,似乎在暗示春天的到来并未带来温暖与生机,反而让主人公更加感伤,因为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却成了他孤独情绪的催化剂。
“绿窗几扇,湘帘一幅”,描绘了室内环境的简朴与静谧,绿窗透出微光,湘帘轻垂,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强化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忧郁。
“尽日伴人幽独”,直白地表达了主人公与孤独为伴的现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孤独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黄昏不觉愁伊郁”,黄昏时分,本应是归家团聚之时,但对于主人公来说,却是更深一层的孤独与愁绪的开始,他甚至没有察觉到自己的愁绪如此浓重。
最后,“夜长空秉烛”,以夜深人静、独自举烛为结尾,形象地展现了主人公在黑暗中寻找一丝光明的孤独挣扎。整个诗篇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主人公的孤独、寂寞、愁绪层层铺展,让人感同身受,深刻体会到孤独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空虚,更是心灵深处的痛苦与挣扎。
雨晴江馆柳依依,握手那堪此别离。
独鹤孤琴随远旆,红亭绿酒惜分岐。
月明野店闻鸡早,花暗关城匹马迟。
从夜定知相忆处,东风回首不胜悲。
夙驾趋北阙,晓星启东方。
鸣驺分骑吏,列烛散康庄。
照灼华簪并,逶迤绮陌长。
腰金初辨色,喷玉自生光。
献替均三壤,贞明集百祥。
下才叨接武,空此愧文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