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襄阳,天岂肯、付之荆棘。
宸算定、图回三载,一新坚壁。
狼吻不甘春哨衄,马蹄又踏寒滩入。
向下洲、一鼓扫群胡,三军力。连帅是,并州绩。
宾佐有,雍丘逖。赖阴人成事,同心却敌。
见说陈尸三十里,投鞍委甲如山积。
待老臣、为作岘樊铭,劖诸石。
千古襄阳,天岂肯、付之荆棘。
宸算定、图回三载,一新坚壁。
狼吻不甘春哨衄,马蹄又踏寒滩入。
向下洲、一鼓扫群胡,三军力。连帅是,并州绩。
宾佐有,雍丘逖。赖阴人成事,同心却敌。
见说陈尸三十里,投鞍委甲如山积。
待老臣、为作岘樊铭,劖诸石。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李曾伯所作,名为《满江红·其一得襄阳捷》。诗中描绘了作者对军事胜利的欣喜之情,以及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
“千古襄阳,天岂肯、付之荆棘。”开篇即以历史悠久的襄阳为背景,表达了一种不甘心愿将这片土地拱手让给那些荆棘般的敌人。这里的“天岂肯”表现了作者对上天的疑问和不满,仿佛在质疑苍天为何会允许襄阳落入敌手。
“宸算定、图回三载,一新坚壁。”接着,诗人讲述了朝廷经过长时间的筹划与准备,终于决定收复失地,并且在三年的时间里重建了一道新的坚固防御。这里体现了国家对于边疆安全的重视,以及为达成这一目标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狼吻不甘春哨衄,马蹄又踏寒滩入。”诗人通过对比,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军队行进的画面。敌人的凶狠如同野兽的吻痕,而我军则坚定不移,如同马蹄踏过严寒的河岸。
“向下洲、一鼓扫群胡,三军力。”诗中的“向下洲”指的是军队在某个地方集结,准备发动攻击。接着,“一鼓扫群胡”,表达了军队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歼灭敌人的决心和力量。
“连帅是, 并州绩。”这里的“连帅”意味着将领们接连不断地取得胜利,而“并州绩”则是对这些胜利的一种总结,表明并州(今山西太原一带)之战的成果。
“宾佐有,雍丘逖。”诗人提到宾佐,即那些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们,他们如同古代贤臣良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
“赖阴人成事,同心却敌。”这里,“赖阴人”指的是依靠人民的力量来完成一件大事。诗人强调了团结一心对抗外敌的重要性,以及民众在战争中的支持作用。
“见说陈尸三十里,投鞍委甲如山积。”最后,诗人描述了战后的一幕:遍布三十里的战场上堆满了敌人的尸体,而我军则将战马的鞍和弃置的甲胄丢弃,如同山一般高。
“待老臣、为作岘樊铭,劖诸石。”诗末,作者表达了一种愿望,即希望能在年老时为这场战争立碑刻铭,以纪念这一胜利,并将其镌刻于石以传后世。
总体而言,这首《满江红》通过对襄阳战役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于国家安全和军事胜利的关切,以及对将士们英勇作战精神的赞颂。
筑长堤,白头荷杵随者妻。
背胁伛偻筋力微,以手置胸路旁啼。
老夫七十妪与齐,五尺应门生两儿。
夜来春雨深一犁,破晓径去耕南陂。
南邻里正豪且强,白纸大字来呼追。
科头跣足不得稽,要与官长修长堤。
官长亦大贤,能得使者意。
正堤驾轺轩,不复问馀事。
终当升诸朝,自足富妻子。
何惜桑榆年,一为官长死。
曹公文武俱绝伦,传与陈王赋洛神。
高情寓托八荒外,曾是亲逢绝世人。
五官郎将莫轻怒,椒房自是袁家妇。
闻道生时覆玉衣,便是于今腰束素。
惊鸿翻然不重顾,射鹿深冤更凄楚。
不将降虏赐周公,先识祸机杨德祖。
此意明明可自知,岂有神人来洛浦。
空用平生八斗才,七步那能说微步。
楚离日月常争光,湘夫人后誇高唐。
丹青画写鬼神趣,笔端调出返魂香。
妙画高文尽天艺,神理人心两无异。
此情万古恨茫茫,且为陈王说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