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满江红·其一得襄阳捷》
《满江红·其一得襄阳捷》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词  词牌: 满江红

千古襄阳,天岂肯、付之荆棘。

宸算定、图回三载,一新坚壁。

狼吻不甘春哨衄,马蹄又踏寒滩入。

向下洲、一鼓扫群胡,三军力。连帅是,并州绩。

宾佐有,雍丘逖。赖阴人成事,同心却敌。

见说陈尸三十里,投鞍委甲如山积。

待老臣、为作岘樊铭,劖诸石。

(0)
注释
襄阳:古代地名,今湖北襄阳。
荆棘:比喻战乱或困难。
宸算:帝王的谋略或决策。
坚壁:坚固的防御工事。
狼吻:形容敌人的凶残。
陈尸:尸体遍布。
岘樊铭:纪念胜利的碑铭,岘山和樊城均为襄阳附近名胜。
翻译
千年的襄阳城,上天怎会轻易让它陷入战乱。
皇上的谋略已定,计划三年内收复失地,坚固城墙。
敌人的凶残如同恶狼,不甘心春天的哨声被挫败,马蹄再次踏过寒冷的河滩。
向下游进军,一鼓作气消灭群敌,全军之力,由将领并州功绩引领。
辅佐者中有雍丘的逖,依靠百姓的力量,同心协力对抗敌人。
听说敌人尸横遍野,丢弃的武器铠甲堆积如山。
等我老去,定要为这里的胜利写下碑铭,刻在石头上永存。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李曾伯所作,名为《满江红·其一得襄阳捷》。诗中描绘了作者对军事胜利的欣喜之情,以及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

“千古襄阳,天岂肯、付之荆棘。”开篇即以历史悠久的襄阳为背景,表达了一种不甘心愿将这片土地拱手让给那些荆棘般的敌人。这里的“天岂肯”表现了作者对上天的疑问和不满,仿佛在质疑苍天为何会允许襄阳落入敌手。

“宸算定、图回三载,一新坚壁。”接着,诗人讲述了朝廷经过长时间的筹划与准备,终于决定收复失地,并且在三年的时间里重建了一道新的坚固防御。这里体现了国家对于边疆安全的重视,以及为达成这一目标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狼吻不甘春哨衄,马蹄又踏寒滩入。”诗人通过对比,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军队行进的画面。敌人的凶狠如同野兽的吻痕,而我军则坚定不移,如同马蹄踏过严寒的河岸。

“向下洲、一鼓扫群胡,三军力。”诗中的“向下洲”指的是军队在某个地方集结,准备发动攻击。接着,“一鼓扫群胡”,表达了军队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歼灭敌人的决心和力量。

“连帅是, 并州绩。”这里的“连帅”意味着将领们接连不断地取得胜利,而“并州绩”则是对这些胜利的一种总结,表明并州(今山西太原一带)之战的成果。

“宾佐有,雍丘逖。”诗人提到宾佐,即那些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们,他们如同古代贤臣良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

“赖阴人成事,同心却敌。”这里,“赖阴人”指的是依靠人民的力量来完成一件大事。诗人强调了团结一心对抗外敌的重要性,以及民众在战争中的支持作用。

“见说陈尸三十里,投鞍委甲如山积。”最后,诗人描述了战后的一幕:遍布三十里的战场上堆满了敌人的尸体,而我军则将战马的鞍和弃置的甲胄丢弃,如同山一般高。

“待老臣、为作岘樊铭,劖诸石。”诗末,作者表达了一种愿望,即希望能在年老时为这场战争立碑刻铭,以纪念这一胜利,并将其镌刻于石以传后世。

总体而言,这首《满江红》通过对襄阳战役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于国家安全和军事胜利的关切,以及对将士们英勇作战精神的赞颂。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清平乐·其五

山明水嫩。潇洒桐庐郡。极目风烟无限景。

说也如何得尽。自怜俗状尘容。几年断梗飘蓬。

借使严陵知道,祗应笑问东风。

(0)

爱日勉诸生

白日如奔骥,少年不足恃。

汲汲身未立,忽焉老将至。

子试念及此,则昼何暇乎食,夜何暇乎寐。

(0)

筑长堤

筑长堤,白头荷杵随者妻。

背胁伛偻筋力微,以手置胸路旁啼。

老夫七十妪与齐,五尺应门生两儿。

夜来春雨深一犁,破晓径去耕南陂。

南邻里正豪且强,白纸大字来呼追。

科头跣足不得稽,要与官长修长堤。

官长亦大贤,能得使者意。

正堤驾轺轩,不复问馀事。

终当升诸朝,自足富妻子。

何惜桑榆年,一为官长死。

(0)

临江仙·其三与客湖上饮归

不见跳鱼翻曲港,湖边特地经过。

萧萧疏雨乱风荷。微云吹散,凉月堕平波。

白酒一杯还径醉,归来散发婆娑。

无人能唱采莲歌。小轩敧枕,檐影挂星河。

(0)

题洛神赋图诗

曹公文武俱绝伦,传与陈王赋洛神。

高情寓托八荒外,曾是亲逢绝世人。

五官郎将莫轻怒,椒房自是袁家妇。

闻道生时覆玉衣,便是于今腰束素。

惊鸿翻然不重顾,射鹿深冤更凄楚。

不将降虏赐周公,先识祸机杨德祖。

此意明明可自知,岂有神人来洛浦。

空用平生八斗才,七步那能说微步。

楚离日月常争光,湘夫人后誇高唐。

丹青画写鬼神趣,笔端调出返魂香。

妙画高文尽天艺,神理人心两无异。

此情万古恨茫茫,且为陈王说馀意。

(0)

放言·其三

贤人虽学心无闷,君子须知道自消。

德似仲尼悲凤鸟,圣如姬旦赋鸱鸮。

看松好待严霜降,试玉宜将烈火烧。

青女祝融如不党,愿分顽石与山苗。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胡安国 翁森 宗楚客 詹敦仁 邢参 韩琮 韩菼 江万里 钱大昕 魏禧 冯梦祯 陈抟 王居安 陈寿祺 甄龙友 归子慕 刘泾 载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