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天目遇雨》
《登天目遇雨》全文
清 / 听月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荒山无道路,云气随我身。

渐觉笠檐重,沾袂细如尘。

幽花齐吐艳,仙鸟群相亲。

泉石自太古,耳目愈清新。

银河忽倒泻,云际垂天绅。

可望不可即,对立峰嶙峋。

阵云如滚马,归云如悬鹑。

身立云气上,看云态弥真。

下山脚下袜,细草藉如茵。

尘世日方杲,阴晴气不均。

试将山中景,说与山下人。

(0)
鉴赏

这首清代听月的《登天目遇雨》描绘了诗人登山途中遭遇风雨的独特体验。首句“荒山无道路,云气随我身”展现了山势险峻,云雾缭绕的环境,诗人独自穿行其中,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接着,“渐觉笠檐重,沾袂细如尘”写出了雨滴的密集和细腻,仿佛连帽檐和衣袖都沾满了微尘。

诗人欣赏着“幽花齐吐艳,仙鸟群相亲”的景象,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他感叹“泉石自太古,耳目愈清新”,表达了对古老山水的敬仰,以及雨后空气的清新宜人。随后,诗人以“银河忽倒泻,云际垂天绅”形容雨势之大,如同银河倾泻,云层如天绅垂挂,壮丽而神秘。

然而,尽管景色美丽,诗人却只能“可望不可即,对立峰嶙峋”,表达出对遥不可及的山峰的向往与无奈。随着云彩的变化,“阵云如滚马,归云如悬鹑”,诗人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云朵的动态之美。在云端之上,他“看云态弥真”,享受着超脱尘世的宁静。

下山时,“下山脚下袜,细草藉如茵”,诗人踏过草地,感受着湿润柔软的触感。最后,他感慨“尘世日方杲,阴晴气不均”,对比山中与尘世的不同气候,希望将山中的美景分享给山下的人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中登山的所见所感,既有自然景观的壮丽,又有诗人内心的沉思与情感寄托,展现出清新的山水诗风。

作者介绍

听月
朝代:清

猜你喜欢

著老书屋分赋梅事予得吟梅

徙倚南枝下,霜髭断几茎。

有香慰幽独,无句写孤清。

雪酿高寒景,山深太古情。

微吟犹未竟,天上已参横。

(0)

同年姚君述祖出示家传,因属重撰墓碑·其三

曾闻跋扈少年场,家具曾无担石藏。

玄雾一朝传豹变,炎云万里破龙荒。

澎湖毒浪先归命,越绝神山并有光。

为卜高门终复始,请看乔木蔚生香。

(0)

沧浪亭

一亩行吟地,风流尚未寒。

弃材良可惜,召谤不无端。

放浪需山水,摧残感凤鸾。

漫堂今亦少,谁足供清欢。

(0)

杭二堇浦以闰重三日为禊事之会于湖上太守鄂钝夫而下至者四十二人盖自刘仁本续行此举于姚江在元至正中今四百馀年矣·其一

运迈永和,一洗尘圠。春以闰长,莼因雨茁。

眷我朋好,理我笔札。我醒而狂,莫投我辖。

(0)

芍庭为予至青山求元人叶编修家秉抄其遗文归而乏舟部帙甚巨芍庭负之行东钱湖上四十里始至亦韵事也赠以七古

芍庭嗜学老愈勤,露抄霜纂志昕昏。

为我四友疏附人,贫而其气倍嶙峋。

昨我搜罗遍里社,残编丛说證榆枌。

青山叶氏本清门,樗寮墨迹四壁存。

翰林功名在姚水,三犀双鹄称神君。

道园鸿笔壮墓上,云林行卷留水滨。

五百年来大掌故,潜伏令我魂梦殷。

芍庭曰诺吾其往,尚其劳我金波樽。

是日前行抵湖曲,笑我眼穿落日曛。

岂知归束乏舟楫,背负巨册喘呼吸。

计程重趼里四十,满袖青山岚影湿。

我鱼杖头仅茶供,反叨乾鱼绿雪蕻,以此下书足雒诵。

(0)

读宋陈丞相宜中占城道上诗

当时大有吴门客,目断天南奉使槎。

厓海黑风吹梦散,冬青到底不开花。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刘希夷 曹寅 范云 邓廷桢 宋应星 岳飞 张泌 左思 毕沅 刘大櫆 陈继儒 张英 鲜于枢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