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行吟地,风流尚未寒。
弃材良可惜,召谤不无端。
放浪需山水,摧残感凤鸾。
漫堂今亦少,谁足供清欢。
一亩行吟地,风流尚未寒。
弃材良可惜,召谤不无端。
放浪需山水,摧残感凤鸾。
漫堂今亦少,谁足供清欢。
这首诗《沧浪亭》由清代诗人全祖望所作,通过“一亩行吟地”开篇,营造出一种隐逸与思考的空间。诗人以“风流尚未寒”表达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当前环境的冷落与变迁。接着,“弃材良可惜,召谤不无端”,这两句表达了对人才被忽视和误解的感慨,暗含着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放浪需山水,摧残感凤鸾”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自由与束缚、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山水象征着自由与自然之美,而“凤鸾”则代表了高洁的品格与理想,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渴望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同时也对自身理想遭受现实摧残感到深深的无奈与感慨。
最后,“漫堂今亦少,谁足供清欢”,诗人感叹如今像他这样追求清欢、内心宁静的人越来越少,表达了对当今社会浮躁风气的忧虑,以及对真正精神生活缺失的反思。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蕴含着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
新图展处。认玉台倩影,谢家风度。
袖亸鬟低,标格亭亭,独倚回栏凝伫。
秋凉池馆霜花艳,看几簇、冷红初吐。
怕柳丝、碧剪西风,好影又成迟暮。
荀令神伤旧梦,彩云已散矣,空恁凄楚。
想像仙姿,凭仗丹青,仿佛帐中重睹。
郎君纵应芙蓉兆,剩此恨、娲皇难补。
叹绿窗、镜影回时,不是故人眉妩。
剪梧桐、一丝凉翠。西风先到金井。
乱虫吟瘦疏林月,香雾暗迷三径。人语静。
剩竹外栏边,翠袖伶俜影。宵长漏迥。
待选石弦琴,倚楼横笛,玉臂阿谁并。
年来事,覆雨翻云无定。鳞鸿偏滞芳讯。
欢踪输与山灵笑,嫩约十年难省。痴欲问。
恁絮果兰因,曾指姮娥證。心香篆冷。
便社燕多情,盟鸥无恙,离绪甚时罄。
怕说行期,乍领略、别离滋味。
况又是、江南三月,饯春天气。
两岸柔条和泪折,一襟幽怨凭谁洗。
向尊前、莫为唱阳关,添憔悴。游冶处,从头记。
多少恨,从今起。算花深栏曲,长相依倚。
如旧山眉窥绣槛,槛前人影今天际。
剩银钩、题壁字分明,空凝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