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蟾窃灵药,堕魄下尘寰。
迹误采石江,名虚巫峡山。
长风送之来,寄影千丈岩。
列壁当层云,虚白生光寒。
婆娑仙桂影,中著孤根蟠。
宛宛学扇初,盈盈一钩弯。
如出沧海头,半揭烟霄端。
风雨不改度,晦朔从循环。
山灵夺天目,作此奇哉观。
阅尽来去人,了不苍其颜。
所欠断鳌始,一阙难磨镵。
凭谁驾长梯,取置怀袖间。
为施玉斧工,修作宝鉴团。
岂无女娲之手吕翁指,运此神造应非难。
何如存我真面目,妩媚一笑只作青山看。
老蟾窃灵药,堕魄下尘寰。
迹误采石江,名虚巫峡山。
长风送之来,寄影千丈岩。
列壁当层云,虚白生光寒。
婆娑仙桂影,中著孤根蟠。
宛宛学扇初,盈盈一钩弯。
如出沧海头,半揭烟霄端。
风雨不改度,晦朔从循环。
山灵夺天目,作此奇哉观。
阅尽来去人,了不苍其颜。
所欠断鳌始,一阙难磨镵。
凭谁驾长梯,取置怀袖间。
为施玉斧工,修作宝鉴团。
岂无女娲之手吕翁指,运此神造应非难。
何如存我真面目,妩媚一笑只作青山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己酉夏咏月岩》。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和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
老蟾窃灵药,堕魄下尘寰。这两句描绘了一幅仙境图画,"老蟾"指的是月亮中的神话生物,"窃灵药"则是传说中长生不老的灵丹。"堕魄"意指物质形态的消失,而"下尘寰"则象征着脱离凡世的愿望。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如"迹误采石江,名虚巫峡山",表达了他对于真实与虚幻、存在与不存在之间界限模糊的感慨。"长风送之来,寄影千丈岩"则是对自然力量和永恒不变景象的赞美。
诗中还通过对仙桂影和孤根蟠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超凡脱俗、与自然合一的向往。"婆娑仙桂影,中著孤根蟠"这一句,既是对景物的细腻描绘,也隐含着诗人追求不朽之美的理想。
在后面的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时间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于永恒真理的探寻。"风雨不改度,晦朔从循环"展示了自然界的规律性,而"山灵夺天目,作此奇哉观"则是诗人对于自然之神秘力量的赞叹。
最后,诗人通过对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的提及,以及对玉斧工艺和宝鉴团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创造力和艺术完美的追求。"岂无女娲之手吕翁指,运此神造应非难"这一句,既是对远古传说的一种致敬,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造物主宰能力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精妙的笔法,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追求永恒美好的精神态度。
双鸿春北归,秋风复南翔。
游子在万里,何以长相望。
出门别慈母,兄弟亦殊方。
明星思井舂,岂无黍与粱。
朔风感肌骨,岂无衣与裳。
负米心徒勤,织缣宁可将。
他乡南斗前,惟愿亲寿康。
眷彼归飞翼,俛默摧肝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