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薪收芋栗,扪虱曝荆扉。
落日乌行乱,清霜杏叶飞。
岁穷终有复,人老自知非。
兀兀窗西夜,吾方理易几。
负薪收芋栗,扪虱曝荆扉。
落日乌行乱,清霜杏叶飞。
岁穷终有复,人老自知非。
兀兀窗西夜,吾方理易几。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贫而宁静的乡村生活场景。诗人"负薪收芋栗",肩扛柴火,手拾野生的芋头和栗子,显示出生活的艰辛但又自给自足。"扪虱曝荆扉",他在简陋的柴门前,一边晒太阳一边捉虱子,流露出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
"落日乌行乱,清霜杏叶飞",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暗示时光的流逝。落日余晖中,乌鸦归巢,显得杂乱无序;秋霜降临,杏叶飘零,渲染出一种萧瑟的气氛。诗人借此表达岁月如梭,人生易老的感慨。
"岁穷终有复,人老自知非",诗人意识到尽管岁月循环,冬天过去春天会再来,但人的青春不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更加明白人生的道理和自身的局限。
最后,"兀兀窗西夜,吾方理易几",夜晚来临,诗人独自在窗边,沉浸在《易经》的研读中,表现出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沉思。整首诗以日常琐事为背景,寓含哲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思考。
山明水秀,尽属诗人道。
应是五陵儿,见衰翁、孤吟绝倒。
一觞一咏,潇洒寄高闲,松月下,竹风间,试想为襟抱。
玉关遥指,万里天衢杳。
笔阵扫秋风,泻珠玑、琅琅皎皎。
卧龙智略,三诏佐升平,烟塞事,玉堂心,频把菱花照。
暮雪止复落,暗积如避人。
平明视庭中,物物各已新。
草木一变妍,枯槁忘其真。
随风来无迹,高下得以均。
采薇歌卒章,霏霏沾车轮。
今岂无是作,劳苦不足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