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人征路晚,云里问僧家。
独树临秋水,孤城上暮鸦。
山池芳草没,疏磬夕阳斜。
独坐谈经处,天风送落花。
归人征路晚,云里问僧家。
独树临秋水,孤城上暮鸦。
山池芳草没,疏磬夕阳斜。
独坐谈经处,天风送落花。
这首明代诗人祝淇的《海盐天庆寺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山寺秋日景象。首句“归人征路晚”,以归途之人傍晚时分行走在远方的路上,引出诗人对寺庙的探访,暗示了旅途的疲惫和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
接下来的两句“云里问僧家”,写诗人穿过云雾寻找寺踪,与僧人交流,展现了对佛法的虔诚和对未知的探索。画面转向“独树临秋水,孤城上暮鸦”,描绘了一棵孤独的树映照在秋水边,而远处的孤城上空,乌鸦归巢,增添了环境的寂静和凄清。
“山池芳草没,疏磬夕阳斜”进一步描绘了寺内的景致,山池淹没在茂盛的草丛中,夕阳西下,寺庙的钟磬声稀疏悠长,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宁静的氛围。最后,“独坐谈经处,天风送落花”,诗人独自坐在诵经之处,感受到自然与佛理的融合,微风吹过,落花飘散,仿佛连天风都带来了禅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归途中对寺庙的探访,以及在静谧的环境中所体验到的心灵触动,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佛教思想的沉思。
春王正月,雪阵联翩下。我有春风怎生卖。
忽扫残夜雨,推出朝阳,天地里,玉烛一枝无价。
早春虚过了,尚有二分,是处春光好收买。
也不违天性,不远人情,杨柳陌、临水夭桃亭榭。
身子外、只要自家人,共酒后羲皇,花前偏霸。
春色平分,甚偏他杨柳,分外风流。
夭桃自适其适,一笑还休。
可怜仙李,对东风、却少温柔。
争奈得、海棠妆点,向人浑不知羞。
谁觉韶华如梦,到酴醾开后,莺语供愁。
天教姚黄晚出,贵与王侔。
花中隐者,有春兰、秋菊俱优。
须是到、溪山清冻,江梅香喷枝头。
曳杖登春台,万物含光辉。
天地岂不大,孤云独无依。
我友在东海,古屋弦湘妃。
昔醉芙蓉浦,今掩桃李扉。
不见已三年,何由会王畿。
赠子青玉案,报我紫金鞿。
日暗牛羊下,月明乌鹊飞。
有生共如此,扰扰徒增欷。
莫是阿罗汉,前身住化城。
梦犹形法相,业未刬诗情。
矧复论修短,真当外死生。
世人宽作计,端欲俟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