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是阿罗汉,前身住化城。
梦犹形法相,业未刬诗情。
矧复论修短,真当外死生。
世人宽作计,端欲俟河清。
莫是阿罗汉,前身住化城。
梦犹形法相,业未刬诗情。
矧复论修短,真当外死生。
世人宽作计,端欲俟河清。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汪炎昶的作品,名为《程存虚梦与六人饮酒赋诗余亦与焉》。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以佛教修行和禅机为背景的诗作,表达了作者对于出世间之理想的人生态度。
“莫是阿罗汉,前身住化城。”开篇即描绘一个超脱尘世、已达到阿罗汉境界的前生形象,居住在神话中的仙城之中。这里的“阿罗汉”是佛教术语,指的是已经断尽烦恼、达到解脱的人。
“梦犹形法相,业未刬诗情。”第二句通过“梦犹”表达了对往昔记忆的模糊感受,同时强调了修行中的“法相”,即按照佛法所规定的修行方法来观察和体会。然而,“业未刬诗情”则显示作者对于文学创作的情感依旧不能割舍,这里可能隐含着对尘世情感的留恋。
“矧复论修短,真当外死生。”在这两句中,作者提出了对生命长短的辩论,并用“真当外死生”来表达一种超脱生死之见,即将生与死看作是外界的事物,而自己则置身于此之外。
“世人宽作计,端欲俟河清。”最后两句则是一种对于时事的感慨。世间的人们都在为自己的未来打算筹划,而作者则表达了一种等待天净地宁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尘世与出世,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矛盾和对于人生意义的探索。同时,这也是一种文学上的自我超越,通过借鉴佛教思想来表达个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