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行欲尽竹不已,苍雪纷纷化流水。
船尾甫出碧玉湾,船头不见白云起。
舣船斩竹撑竹篙,篙声响应空谷号。
舟底水将石作骨,江边山以石为毛。
滩声渐急篙渐近,知有截溪渔簖近。
渔翁晒网鹭晒翅,一潭竹影涵鱼影。
溪行欲尽竹不已,苍雪纷纷化流水。
船尾甫出碧玉湾,船头不见白云起。
舣船斩竹撑竹篙,篙声响应空谷号。
舟底水将石作骨,江边山以石为毛。
滩声渐急篙渐近,知有截溪渔簖近。
渔翁晒网鹭晒翅,一潭竹影涵鱼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沿溪而行,竹林连绵不断,直至溪流尽头,雪花飘落融入流水,形成一幅冬日溪行图。行至碧玉湾,船儿刚刚驶出,却已看不见远处的白云,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诗人泊船时,砍竹撑篙,竹篙声在空谷回荡,增添了山水间的动态美。水流冲击石头,形成独特的溪流地貌,江边山石如兽毛般峥嵘。随着船行接近,滩声渐急,诗人意识到前方可能有捕鱼的竹簖,增添了旅途的趣味和生活气息。
画面中,渔翁晾晒着渔网,白鹭则展翅晾干羽毛,一潭静水中竹影与鱼影相映,构成了一幅和谐而生动的乡村景象。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湘江流域的自然风光和渔家生活,体现了魏源清新自然的诗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