襆被携人卧上方,竹声同雨作凄凉。
荒鸡冻咽三更梦,炉鸭眠消一夜香。
归思未浓知酒力,诗禅不昧问空王。
青鞋閒杀登高客,待拣晴云访石梁。
襆被携人卧上方,竹声同雨作凄凉。
荒鸡冻咽三更梦,炉鸭眠消一夜香。
归思未浓知酒力,诗禅不昧问空王。
青鞋閒杀登高客,待拣晴云访石梁。
这首诗《愁雨》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描绘了在雨中独处的愁绪与内心的挣扎。
首联“襆被携人卧上方,竹声同雨作凄凉。”开篇即以“襆被携人”描绘出诗人独自在高处的孤独场景,竹声与雨声交织,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这里的“上方”可能指高处或寺庙之上的地方,暗示了诗人可能身处静谧的环境中,内心却难以平静。
颔联“荒鸡冻咽三更梦,炉鸭眠消一夜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与愁绪。荒鸡的叫声在寒冷中显得更加刺耳,似乎在提醒着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漫长。而炉鸭(可能是指炉火中的鸭子,此处为比喻)的香气虽然能暂时带来一丝温暖,但并不能真正驱散内心的寒冷与孤独。
颈联“归思未浓知酒力,诗禅不昧问空王。”表达了诗人对归家的渴望,但这种渴望并未强烈到无法控制的地步,或许是因为酒力的影响,或是内心的某种平衡。同时,诗人通过“诗禅不昧问空王”这一句,展现了其对诗歌与佛教禅宗的双重追求,试图在文字与精神的双重世界中寻找慰藉。
尾联“青鞋閒杀登高客,待拣晴云访石梁。”则以一种略带戏谑的口吻,描述了诗人等待晴天时的闲适与期待。青鞋象征着行者的身份,登高客则暗示了诗人的志趣所在。这里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暗含了一种对生活态度的反思——即使在困境中,也能保持一颗寻求美好、乐观向上的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夜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在孤独与愁绪中,诗人试图寻找心灵的寄托与平衡,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