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山僧宿翠微,径来绝顶款岩扉。
白云满地客何处,啼鸟数声花乱飞。
万木萧森生远籁,一龛寂静悟禅机。
寻松问石频閒憩,不觉前峰已夕晖。
闻道山僧宿翠微,径来绝顶款岩扉。
白云满地客何处,啼鸟数声花乱飞。
万木萧森生远籁,一龛寂静悟禅机。
寻松问石频閒憩,不觉前峰已夕晖。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山僧在翠微山中静修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禅意的融合。首联“闻道山僧宿翠微,径来绝顶款岩扉”以“闻道”开篇,引出对山僧生活的向往,接着“径来绝顶款岩扉”描绘了诗人亲自前往山顶,敲开山门的场景,充满了探索与虔诚之意。
颔联“白云满地客何处,啼鸟数声花乱飞”运用了对比手法,以白云满地衬托出访客的渺小与难以寻觅,同时以啼鸟与乱飞的花展现了一种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暗示着即使在宁静的环境中,生命依然充满活力。
颈联“万木萧森生远籁,一龛寂静悟禅机”进一步深化了自然与禅意的联系,通过“万木萧森”和“远籁”描绘了深山中的宁静与和谐,而“一龛寂静悟禅机”则点明了在这样的环境中,山僧能够领悟到禅宗的真谛,体现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的主题。
尾联“寻松问石频閒憩,不觉前峰已夕晖”收束全诗,诗人通过“寻松问石”的动作,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禅学的追求,最后“不觉前峰已夕晖”一句,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禅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精神世界的探索,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自怜何幸少人如,不幸如人亦有馀。
贱日身安长欠学,荣时眼病却多书。
含毫终是冥搜拙,展卷仍惭博览疏。
最抱平生一般恨,累茵独享若为居。
君子重进退,大节贵能全。
厥志在冥鸿,耳非闻杜鹃。
县车示优宠,挥金乐耆年。
高风激贪懦,千载要齐肩。
病夫省睡起凌晨,迟菊朦胧破萼新。
雨细正应添润泽,烟轻尤觉长精神。
近来霜重伤禾死,几见民忧洒涕频。
却是东篱剩黄菊,不堪易粟当金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