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陶杂诗十一首·其十一》
《和陶杂诗十一首·其十一》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我昔登朐山,出日观沧凉。

欲济东海县,恨无石桥梁。

今兹黎母国,何异于公乡。

蚝浦既黏山,暑路亦飞霜。

所欣非自誷,不怨道里长。

(0)
注释
朐山:古代山名,位于今山东省日照市附近。
日观:古代名胜,位于朐山东部,以观日出著名。
东海县:古地名,今江苏省连云港市一带。
石桥梁:指坚固的石制桥梁,象征着交通条件。
黎母国:可能指诗人所在或游历的地方,具体身份不明。
公乡:诗人故乡或者熟悉的地区。
蚝浦:可能是海边有蚝(牡蛎)的地方。
暑路:炎热的道路。
自誷:自我欺骗,诗人说不以此为借口。
道里长:道路漫长。
翻译
我曾经登上朐山,观赏过日出时的苍茫大海。
想要横渡东海县,只遗憾没有坚固的石桥作为桥梁。
如今身处黎母国,这里与我的故乡有何不同呢?
蚝浦的山崖紧贴着海,炎炎夏日也仿佛飘落霜雪般清凉。
我所欣喜的并非自我欺骗,对于道路漫长并不感到怨恨。
鉴赏

此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一首作品,表现了诗人怀旧和对故乡深厚情感的抒发。开篇“我昔登朐山,出日观沧凉”两句,以朐山之巅眺望东海,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胸襟壮阔的情怀。“欲济东海县,恨无石桥梁”则流露出诗人想要跨越时空的愿望,但又被现实所限,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感慨。

接着,“今兹黎母国,何异于公乡”两句,用“黎母国”比喻自己的家乡,与“公乡”相比较,诗人通过这种平等的视角,表达了自己对于故土深厚的情感和对所有人都能共享这一美好之地的希望。

在最后,“蚝浦既黏山,暑路亦飞霜”两句中,“蚝浦黏山”形象生动,描绘了一种自然景观与人类活动相融合的情境。而“暑路亦飞霜”则通过鲜明的对比,传达了季节更迭和时光流转的感慨。

结尾处,“所欣非自誷,不怨道里长”两句,表明诗人所珍视的是一种超越个人私欲的情感体验,而不是简单的个人抱怨。同时,也透露出对人生道路曲折无常的坦然接受和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苏轼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世界,同时也体现了他超脱尘世、胸怀壮阔的人生态度。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杂咏十首·其六侠客

背公死党客,朱家郭解伦。

布衣相雄长,闾里岂沉沦。

所至比敌国,所谋类鬼神。

空室生青草,半夜回朱轮。

走死地如骛,藏活士匪亲。

一诺成泰岱,千金化纤尘。

权可移卿相,貌不如中人。

犹闻侠骨香,千年事若新。

(0)

柳梢青.听虫

井上萤飞,树头云静,何处秋声。

床下听来,草根吟出,一片离情。梦回月转闲庭。

酒醒后、凄凄四更。蕉叶阴中,梧桐影里,露冷风清。

(0)

摘红英

秋声恶。秋云薄。花阴渐上阑干角。依稀见。分明怨。

梦警琼楼,露梢风乱。心无著。愁难说。

月明又负婵娟约。教谁管。凭谁遣。

夜香尽冷,人天同远。

(0)

满江红.向外乞词谱

一卷金荃,抵多少、秋风红豆。

细领略、偷声减字,长吟短读。

铁拨铜琶君自唱,晓风残月吾还又。

共商量、小阁静焚香,闲消受。乌丝格,描来瘦。

蚕眠字,书来秀。悟无弦琴趣,筌蹄宁守。

愧我未工天上曲,向君聊乞花间奏。

待从今、珍重手循环,逾琼玖。

(0)

洞仙歌

珊珊琐骨,似碧城仙侣。一笑相逢淡忘语。

镇拈花倚竹,翠袖生寒,空谷里、相见个侬幽绪。

兰釭低照影,赌酒评诗,便唱江南断肠句。

一样扫眉才,偏我清狂,要消受、玉人心许。

正漠漠、烟波五湖春,待买个红船,载卿同去。

(0)

卖花声.闺情

瘦损病馀身。容易愁春。梅花喜见一枝新。

倚竹凌寒凝望久,意化闲云。罗扇掩歌唇。

听去含嗔。魂随飞絮落溪津。

看到青山山缺处,涌出冰轮。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许善心 崔玄亮 顾云鸿 赵匡胤 蔡温 于頔 李侗 鹿善继 陈道复 毕仲衍 裴光庭 耶律隆绪 姚月华 陈均 韦丹 蔡必胜 包播 裴廷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