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在山中日,为僧鬓欲衰。
一灯常到晓,十载不离师。
水汲冰溪滑,钟撞雪阁危。
从来多自省,不学拟何为。
忆在山中日,为僧鬓欲衰。
一灯常到晓,十载不离师。
水汲冰溪滑,钟撞雪阁危。
从来多自省,不学拟何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逸山林,过着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开篇“忆在山中日,为僧鬓欲衰”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在深山里度过的日子有所回忆,那时他甚至想像自己成为一位佛教僧侣,头发稀疏,只留一小撮。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一种归依,更是一种心灵上的超脱。
“一灯常到晓,十载不离师”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夜以继日地向往着某种知识或智慧的追求,并且坚持了长达十年的时间没有离开过导师。这不仅显示了诗人的执着,更透露出一种对精神指引的渴望和尊重。
“水汲冰溪滑,钟撞雪阁危”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山中僧侣日常生活的情景。取水需要在结冰的溪流中进行,而寺庙中的钟声在积雪的高阁中回荡,这些都是对那份艰苦而宁静生活的细腻刻画。
最后,“从来多自省,不学拟何为”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反思。他经常自我审视,对于外界的功名利禄、世俗学问并不追求,也不去模仿别人的作为,保持着一份超然物外的心态。
这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修养的重视,以及对自然与自我的深刻理解。
高旻振爽籁,苍雁鸣芳洲。
倾城饯茂宰,乡耋罗藻舟。
茂宰蕴渊道,厥源溯伊流。
字氓振仁策,范俗惇圣猷。
夷心灼理要,政简吏统周。
芳风被儒肆,惠泽沦农畴。
鲁封有驯雉,张廷无讼牛。
慨兹戒徂两,离衷郁绸缪。
赠我茂叔莲,纫君晏子裘。庆霄■凤跃,神囿瞻麟游。
世道日以隘,民瘼谁克瘳。
厉志抗遐业,吹万溥九州。
揆予忝皇鉴,敷文免征愁。
行行重行行,夷庚无驻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