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岫屏开倚碧空。翠峰重。是谁点染画图同。
起云中。峰欲断时何物补,借云封。
如迎似送傍孤篷。忆龙峰。
列岫屏开倚碧空。翠峰重。是谁点染画图同。
起云中。峰欲断时何物补,借云封。
如迎似送傍孤篷。忆龙峰。
这首《太平时·起云峰》由清代诗人侯文曜所作,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景画卷。诗中以“列岫屏开倚碧空”开篇,形象地描绘了群山如屏风般排列,与碧蓝的天空相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接着,“翠峰重”三字,将山峦的层次感和色彩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翠绿的山峰层层叠叠,连绵不绝。接下来的“是谁点染画图同”,则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这自然美景的赞叹,仿佛是大自然本身在进行着一幅宏伟画卷的创作。
“起云中”一句,笔锋一转,将视线引向云雾缭绕的山间,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和神秘感。而“峰欲断时何物补,借云封”则进一步描绘了山峰在云雾中的若隐若现之态,云雾仿佛成为了填补山峰断层的神奇之物,增添了诗歌的想象力和艺术性。
最后,“如迎似送傍孤篷。忆龙峰”两句,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了诗人所在的舟篷,仿佛山峰在欢迎或送别着诗人,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忆龙峰”三字,不仅呼应了题目中的“起云峰”,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留恋与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捕捉并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神秘,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体验,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