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拟挽歌辞三首·其三》
《拟挽歌辞三首·其三》全文
魏晋 / 陶渊明   形式: 古风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0)
注释
何:何其,多么。
茫茫:无边无际的样子。
萧萧:风吹树木声。
严霜:寒霜,浓霜。
送我出远郊:指出殡送葬。
无人居:指荒无人烟。
嶣峣:高耸的样子。
马:指拉灵枢丧车的马。
幽室:指墓穴。
朝:早晨,天亮。
贤达:古时指有道德学问的人。
无奈何:无可奈何,没有办法。
指皆不免此运。
向:先时,刚才。
各自还其家:《文选》作“各已归其家”,兹从逯本。
已歌:已经在欢快地歌了。
是说人们早已忘了死者,不再有悲哀。
何所道: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托体:寄身。
山阿:山陵。
翻译
茫茫荒野草枯黄,萧瑟秋风抖白杨。
已是寒霜九月中。亲人送我远郊葬。
四周寂寞无人烟,坟墓高高甚凄凉。
马为仰天长悲鸣,风为萧瑟作哀响。
墓穴已闭成幽暗,永远不能见曙光。
永远不能见曙光,贤达同样此下场。
刚才送葬那些人,各自还家入其房。
亲戚或许还悲哀,他人早忘已欢唱。
死去还有何话讲,寄托此身在山冈。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悲凉与无奈的挽歌,通过对荒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生命的哀悼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力感受。诗中“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两句,以荒草与白杨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秋天的凄清气氛,设置了整首诗的情绪基调。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则是诗人在寒冷的九月被送往偏远的地方,这里的“严霜”不仅形容了天气的冷酷,也映射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凉。接着“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描述了一种极端的孤立无援,高坟嶕峣更增添了一份死亡的阴影。

在“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中,诗人通过马儿仰望天空而长嘶,以及随风起舞的树枝声响,传达了生命即将逝去的哀求和自然界对此的冷漠。

紧接着,“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则是诗人面对死亡的无奈与宿命的认定,那种“千年不复朝”的绝望感,是对生命短暂与不可逆转的深刻体会。

最后,“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几句,则是诗人对于生者与逝者的分别,以及对死亡之后的迷茫无措的表达。在这里,“托体同山阿”一句,更显得诗人对于自己生命终结之后,将会归于大自然的宿愿。

总体来看,这首挽歌通过对荒凉景象与孤独情感的描绘,表现了诗人面对死亡时的复杂情感和深刻哲思。

作者介绍
陶渊明

陶渊明
朝代:魏晋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猜你喜欢

雨中西直门外

天家㛰娶亦人情,今岁频教还禁城。

恰复朝来命清跸,喜从雨里阅新耕。

惟怜戴笠披蓑景,那是寻花问柳行。

敢即吾心稍庆幸,去年一忆一回惊。

(0)

晓行

夜雨不成寸,晓行仍复阴。

了无尘染袂,且喜麦抽针。

野水浮前渡,村烟暗远林。

清明节已近,负郭杏花深。

(0)

得槩轩

文轩山半小栖迟,近墅遥阡座下披。

得概试询斯所得,春风今度太便宜。

(0)

千尺雪四首·其一

园门西北对山开,策骑游山半刻回。

石屋向题千尺雪,便中聊一俯潆洄。

(0)

蓟城路戏题二首·其二

幻幻本无真,一过迹已扫。

幻真馀芥蒂,缱思反不了。

何更求真真,是谓增烦恼。

露柱与灯笼,至今谁见道。

知然而哓哓,笑煞释迦老。

(0)

沈周琴月图

寂历夜斋清,文琴膝上横。

四山忽觉响,孤月十分明。

谁洗筝琶耳,独怡云水情。

虎头不自写,付与石田生。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