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这是一首充满了悲凉与无奈的挽歌,通过对荒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生命的哀悼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力感受。诗中“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两句,以荒草与白杨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秋天的凄清气氛,设置了整首诗的情绪基调。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则是诗人在寒冷的九月被送往偏远的地方,这里的“严霜”不仅形容了天气的冷酷,也映射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凉。接着“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描述了一种极端的孤立无援,高坟嶕峣更增添了一份死亡的阴影。
在“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中,诗人通过马儿仰望天空而长嘶,以及随风起舞的树枝声响,传达了生命即将逝去的哀求和自然界对此的冷漠。
紧接着,“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则是诗人面对死亡的无奈与宿命的认定,那种“千年不复朝”的绝望感,是对生命短暂与不可逆转的深刻体会。
最后,“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几句,则是诗人对于生者与逝者的分别,以及对死亡之后的迷茫无措的表达。在这里,“托体同山阿”一句,更显得诗人对于自己生命终结之后,将会归于大自然的宿愿。
总体来看,这首挽歌通过对荒凉景象与孤独情感的描绘,表现了诗人面对死亡时的复杂情感和深刻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