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不成寸,晓行仍复阴。
了无尘染袂,且喜麦抽针。
野水浮前渡,村烟暗远林。
清明节已近,负郭杏花深。
夜雨不成寸,晓行仍复阴。
了无尘染袂,且喜麦抽针。
野水浮前渡,村烟暗远林。
清明节已近,负郭杏花深。
此诗描绘了一幅清晨行走在雨中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后世界的静谧与清新。首句“夜雨不成寸,晓行仍复阴”描绘了夜晚的雨虽未停,但晨光初现时依然笼罩在阴霾之中,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了无尘染袂,且喜麦抽针”两句,诗人转而赞美雨后的清新,没有尘埃沾染衣袖,反而欣喜于麦苗在雨水滋润下抽出新芽,表现了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和对新生的期待。
“野水浮前渡,村烟暗远林”则进一步渲染了雨后乡村的景色,野水在晨光中显得更加清澈,渡口似乎也因雨水而显得更为宁静;远处的树林在村烟的笼罩下显得更加幽深,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意境美。最后,“清明节已近,负郭杏花深”点明时节,临近清明,杏花盛开,不仅增添了春的气息,也寓意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雨后清晨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生命之美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