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蓟城路戏题二首·其二》
《蓟城路戏题二首·其二》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古风

幻幻本无真,一过迹已扫。

幻真馀芥蒂,缱思反不了。

何更求真真,是谓增烦恼。

露柱与灯笼,至今谁见道。

知然而哓哓,笑煞释迦老。

(0)
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幽默的笔触,探讨了“真”与“幻”的关系,以及对“真”的追求可能带来的烦恼。诗人通过“露柱与灯笼”这一形象的比喻,暗示了世间真理往往被人们忽视或误解,而“至今谁见道”则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无奈和讽刺。

“幻幻本无真,一过迹已扫。” 开篇即点明了“真”与“幻”的相对性,指出“真”并非永恒不变,而是如同过眼云烟,转瞬即逝。这句诗暗含了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感慨。

“幻真馀芥蒂,缱思反不了。” 接着诗人进一步阐述,即使在“幻”中寻找“真”,也会留下难以解开的心结,缠绕不去的思绪,表达了对人生困惑和追求的复杂情感。

“何更求真真,是谓增烦恼。” 这句话提出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不断地追求所谓的“真”,是否真的能带来内心的平静?还是反而增加了心灵的负担和烦恼?

“露柱与灯笼,至今谁见道。” 诗人以“露柱与灯笼”为喻,意指真理如同露柱上的露水,易逝且难寻;又如灯笼中的灯火,虽明亮却易被误解。这两者都象征着真理的不易发现和理解。

“知然而哓哓,笑煞释迦老。” 最后一句以幽默的方式收尾,讽刺那些自以为知道真理,却喋喋不休、争论不休的人,甚至将他们比作被嘲笑的佛陀,既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不满,也体现了诗人对真理追求的深刻洞察和自我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真”与“幻”、“知”与“行”之间的辩证关系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真理、智慧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同时也蕴含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洞察。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含烟带雨映前峰,袅袅游丝落照中。

刘尹当年厅事树,每因清德想高风。

(0)

吴门访李光禄故宅遂宁李子静

光禄当年此卜居,今来门径已萧疏。

伶仃嗣子无归计,寂寞孤孙解读书。

只有青山埋白骨,谁将絮酒奠荒墟?

升沉世事终难定,漫说穷乡好结庐。

(0)

莲亭·其一

方亭高结半山坡,曲磴攀缘上薜萝。

一味清香当暑发,无人知是玉盆荷。

(0)

过孙竹庄

碧梧庭院晚香台,廿里风烟特地来。

莫怪登临□一醉,棠梨有意借春开。

(0)

题晋宁凌节妇

柳叶桃红几度新,寒窗独坐不知春。

世间碌碌随流者,空有须眉丑妇人。

(0)

二月八日予生辰也喜浙江左大参桂坡先生至绝不饮酒茶话甚适赋此以识·其二

梅灯桦烛庆云桥,左相楼船忽住桡。

白首相看夜深语,十年尘土一时销。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方千里 刘跂 释行海 王阮 释月涧 李道纯 邹祗谟 王灼 周弼 施枢 夏原吉 黄镇成 林同 王铚 朱同 沈谦 高旭 许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