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禄当年此卜居,今来门径已萧疏。
伶仃嗣子无归计,寂寞孤孙解读书。
只有青山埋白骨,谁将絮酒奠荒墟?
升沉世事终难定,漫说穷乡好结庐。
光禄当年此卜居,今来门径已萧疏。
伶仃嗣子无归计,寂寞孤孙解读书。
只有青山埋白骨,谁将絮酒奠荒墟?
升沉世事终难定,漫说穷乡好结庐。
这首诗描绘了对一位已逝官员故居的访问与感慨。首联“光禄当年此卜居,今来门径已萧疏”以对比手法,展现故居往昔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暗示时光流转,人事变迁。颔联“伶仃嗣子无归计,寂寞孤孙解读书”通过描写后人境遇,进一步渲染了故居的衰败与凄凉,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希望,即后代仍在努力学习,传递着先人的精神。颈联“只有青山埋白骨,谁将絮酒奠荒墟?”则以自然景观反衬人世的悲凉,青山不语,白骨长眠,而无人祭奠,更显出历史的无情与哀伤。尾联“升沉世事终难定,漫说穷乡好结庐”表达了对世事无常、人生如寄的感慨,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但又无奈于现实的残酷。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故居的描绘,反映了对历史、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日未出扶桑,云犹屯海岳。
宛是欲雨时,朝阴凛岩壑。
霜林乱叶多,荏苒乾未落。
飒飒满空山,细听微雨作。
一叶初自吟,万叶竞相谑。
就彼最高枝,相摩应宫角。
燥响欲相凭,风来能领略。
须臾不闻风,但听雨索索。
是雨亦无奇,如雨乃可乐。
风停味静时,雨从何处著。
霜野物声乾,终带尘土浊。
篷音非出虚,瓢音太伤朴。
得似此声清,潇洒过笙鹤。
天籁者非耶,夔襄不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