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晴花气减衣天,静夜燔香月照烟。
琴在暗床闻鼠过,石当虚牖见虫悬。
委形笑我无名屈,宣发欺人不惑年。
安得山林藏下士,风瓢闲处即栖禅。
嫩晴花气减衣天,静夜燔香月照烟。
琴在暗床闻鼠过,石当虚牖见虫悬。
委形笑我无名屈,宣发欺人不惑年。
安得山林藏下士,风瓢闲处即栖禅。
这首明代诗人于鉴之的《杂感十首(其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淡泊的画面。首句“嫩晴花气减衣天”写出了春日天气转暖,花朵香气减弱,适宜减去衣物的微妙时刻。接着,“静夜燔香月照烟”描绘了夜晚的寂静,焚烧的香烟在月光下袅袅升起,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琴在暗床闻鼠过”通过听觉细节,写琴声在静夜里被细微的鼠迹打断,增添了生活的生动感。而“石当虚牖见虫悬”则通过视觉,观察到窗外石头上挂着的昆虫,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和自然。
“委形笑我无名屈”表达诗人对自身境遇的自嘲,以轻松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暗示自己不因世俗眼光而屈服。最后两句“安得山林藏下士,风瓢闲处即栖禅”表达了诗人渴望归隐山林,过着简单、闲适的生活,与自然为伴,寻求内心的宁静与禅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琐事的感悟,流露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人生态度。
宣尼曾有训,群居不及义。
况在君臣间,尤贵同兹志。
譬彼舟楫具,大川方堪济。
彼民有隐情,孰为达其意。
或政有偏颇,孰为防其弊。
三百一言蔽,曰惟无邪思。
可知诗教正,其葩乃馀事。
维予忝民上,奉三而出治。
所愧理未纯,因之政多戾。
皤皤二三臣,咸具经邦智。
济济翰苑英,亦有责难谊。
因言匡不逮,所益良匪细。
若徒献颂词,恐滋后来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