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秣陵去,悠悠天堑东。
帆开晓风疾,潮落夜江空。
在昔才华盛,至今人物丰。
山川气虽尽,龙虎势犹雄。
卞玉已三献,齐禽会一冲。
当令关下吏,洗目认终童。
之子秣陵去,悠悠天堑东。
帆开晓风疾,潮落夜江空。
在昔才华盛,至今人物丰。
山川气虽尽,龙虎势犹雄。
卞玉已三献,齐禽会一冲。
当令关下吏,洗目认终童。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景,诗人在送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其才能的赞赏。"之子秣陵去,悠悠天堶东"两句通过设定一个广阔的空间背景,展现出朋友远行的壮观画面,"之子"指的是高陟,这里用古代帝王的谥号来称呼他,显示了诗人对其地位和尊贵的认可。"悠悠天堶东"则是说这条路程长而又宽广,给人一种无限延伸的感觉。
接着的"帆开晓风疾,潮落夜江空"两句,则描写了朋友启程时的情景。帆船在清晨的风中迅速前行,而到了晚上,潮水退去,留下一片宁静的江面。这里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强调了时间流逝和旅途的寂寞。
"在昔才华盛,至今人物丰"表达的是诗人对高陟过去才能辉煌、如今声望显赫的赞美。"山川气虽尽,龙虎势犹雄"则是说尽管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可能已经衰减,但像龙和虎这样的强者仍旧保持着威猛的姿态。这两句用来形容高陟的才能不仅过去显赫,现在依然充满力量。
"卞玉已三献,齐禽会一冲"中,“卞玉”是古代的一种美玉,这里比喻高陟的珍贵和纯洁。而“齐禽会一冲”则可能是在说某种事情或者事件的集结点,即诗人对高陟才能的再次肯定,表明他的才能在特定时刻能够集中展现。
最后,“当令关下吏,洗目认终童”中,“关下吏”指的是边关的小吏,而“洗目认终童”则是说诗人希望能清醒地认识到高陟此行的重要性。这里表达了诗人的期望,即希望自己的送别之情能够被理解和珍视。
总体而言,这首诗充满了对友人才能的赞美以及对其离去的不舍。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历史象征的运用,诗人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以及对于朋友未来所持的期待与祝福。
檐前减燕菊添芳,燕尽庭前菊又荒。
老大比他年少少,每逢佳节更悲凉。
雨寒莫待菊花催,须怕晴空暖并开。
开却一枝开却尽,且随幽蝶更徘徊。
青娥懒唱无衣换,黄菊新开乞酒难。
长有长亭惆怅事,隔河更得对凭栏。
白发怕寒梳更懒,黄花晴日照初开。
篱头应是蝶相报,已被邻家携酒来。
灵一心传清塞心,可公吟后础公吟。
近来雅道相亲少,惟仰吾师所得深。
好句未停无暇日,旧山归老有东林。
冷曹孤宦甘寥落,多谢携筇数访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