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潮泛舸未逡巡,面面青山似故人。
殿阁当年悬日月,海天不夜识金银。
有情草树留书舍,无限烟波待钓缗。
拂袖直须临绝顶,容城古碣亦嶙峋。
落潮泛舸未逡巡,面面青山似故人。
殿阁当年悬日月,海天不夜识金银。
有情草树留书舍,无限烟波待钓缗。
拂袖直须临绝顶,容城古碣亦嶙峋。
这首清代诗人孙宗彝的《焦山》描绘了潮水退去后泛舟焦山的情景。首句“落潮泛舸未逡巡”,写出了潮水退去,船只轻快地在江面上行驶,没有丝毫犹豫。接着,“面面青山似故人”,以拟人手法,将青山比作老朋友,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亲近和喜爱。
“殿阁当年悬日月”一句,暗示了焦山昔日的辉煌,曾经的宫殿楼阁仿佛能留住日月,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文化底蕴。“海天不夜识金银”,进一步描绘了焦山的壮丽景色,即使在夜晚,海天相连的景象也能让人联想到富饶的金银宝藏。
“有情草树留书舍”展现了自然对人文的眷恋,似乎连草木都在怀念那些曾在此读书的文人墨客。“无限烟波待钓缗”则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期待在此处静心垂钓,享受宁静的生活。
最后两句“拂袖直须临绝顶,容城古碣亦嶙峋”,诗人提出要登上山顶,亲自感受那份登高望远的豪情,同时也提及了山上的古老石碑,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焦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体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以及对历史的追忆。
故山抛却,把南花分做、荆台仙侣。
斜日照残楼外柳,柳外青山无数。
绣户春灯,画罗秋扇,泪点吹成雨。
兰成已老,断肠难写愁句。
薄暮千叠阳关,梅花片片,分散长安去。
早是客怀无著处,空望烟波迷浦。
鸥梦三生,蝶魂孤枕,留也无人住。
栏干几曲,大堤南北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