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无复驾征骖,薄有田庐汾水南。
但使金穰堪拾穗,何曾玉食欠包柑。
莫辞社酒传三爵,犹胜障泥趁六参。
不必宗文扶亦可,老人不饮似微酣。
白头无复驾征骖,薄有田庐汾水南。
但使金穰堪拾穗,何曾玉食欠包柑。
莫辞社酒传三爵,犹胜障泥趁六参。
不必宗文扶亦可,老人不饮似微酣。
此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安贫乐道的生活状态。开篇“白头无复驾征骖,薄有田庐汾水南”两句,表明诗人年迈已不再从事劳累的旅行,也不追求物质上的富足,只有简陋的住所位于汾河之南。接下来的“但使金穰堪拾穗,何曾玉食欠包柑”则透露出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即便是贫寒如拾穗,也不羡慕那些豪华如玉食之物,更不担心没有果实可食。
中间“莫辞社酒传三爵,犹胜障泥趁六参”几句,展现了诗人对朋友间聚饮的喜悦,即便是简陋的村落宴席,也比那些华丽却不得真意的高级宴会更为可贵。
结尾“不必宗文扶亦可,老人不饮似微酣”则表达了诗人在晚年对酒的态度,不再追求豪饮,只需稍有醉意即可,这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充分体现了诗人的超然物外和乐观自适。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抒发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珍视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窗岫遥青,帘波空翠,卧临画里江城。
斜月琴床,低花衣桁,枕溪疏绮多明。
几枝霜橹,暮寒迸西楼雁声。
小阑红袖,倚遍珍丛,玉笛谁横。
歌尘一片凄清,别岸垂杨,曾见藏莺。
屏烛秋啼,镜花春影,赋愁空费閒情。
旧游吟境,梦云隔蓬莱几程。
仙才自惜,莫枉山中,猿鹤知名。
横塘道。还记碎镜流花,断裙黏草。
多情三百红阑,为谁约住,东风不到。旷吟眺。
休问玉梅门巷,旧家英妙。
而今著破春衫,唾华泪粉,销凝满抱。
依黯残云心事,过江如梦,清歌催老。
惟有酒边青山,曾见年少。狂香艳迹,零落兰成槁。
无人听、西园冷咏,南楼清啸。料理伤春早。
几回付与,燕沉莺悄。争说还乡好。
离篴怨、归魂将花千绕。夕阳故国,曲中人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