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首归猿洞,怀人水一方。
鸟啼诵经处,花落读书堂。
密约知难践,久要宁敢忘。
空劳枉书札,相劝理舟航。
翘首归猿洞,怀人水一方。
鸟啼诵经处,花落读书堂。
密约知难践,久要宁敢忘。
空劳枉书札,相劝理舟航。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成鹫所作,名为《李雪峰过寺约游中宿老病为辞别后见寄用韵赋答并寄张子白(其四)》。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关怀,以及对时光流逝、岁月不待的感慨。
首句“翘首归猿洞”,以猿洞象征远离尘嚣的隐居之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接着,“怀人水一方”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思念之情寄托于远方的山水之间,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相聚的情境。
“鸟啼诵经处,花落读书堂。”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充满文化气息的氛围。鸟儿的啼鸣仿佛在诵读经文,花落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这样的场景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暗含了对友人生活状态的关心与理解。
“密约知难践,久要宁敢忘。”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承诺的坚守与对未来的忧虑。虽然知道实现约定可能困难重重,但长久以来的承诺绝不敢轻易忘记。这不仅是对友情的珍视,也是对人生责任的深刻认识。
最后,“空劳枉书札,相劝理舟航。”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友人的鼓励与期待。即使书信往返徒增劳苦,也愿意为此付出努力,希望友人能够振作精神,重新启程,面对生活的挑战与机遇。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友情的深情表达,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人生哲思。
浊流一千里,快泻如建瓴。
解舟东湾桥,昼夜不得停。
忽惊万顷碧,一举当眼青。
自推舴艋窗,出步杨柳汀。
精神觉萧散,鹤雏生翅翎。
僧伽坐阅世,层崖登青冥。
生涯亦何有,随处悬盂瓶。
洗心依老宿,湛意终残经。
回头大梁梦,尘迹俱凋零。
余亦厌久客,行趁东扬舲。
会宿淮山阳,话此遭熏蒸。
看君新句法,霜刀新发硎。
蜀客快剧谈,风味出讥诮。
众中闻巴音,必往就一笑。
道人西蜀来,风度又高妙。
吾家长头郎,高蹈万物表。
平生少推可,说子不知了。
吾初意魁梧,一见殊短小。
篝灯款夜语,每每犯吾料。
貌和华林风,气爽霜天晓。
坐令岑寂中,绝尘追騕袅。
君看显与讷,出蜀亦同调。
竟如众星月,声光泼云峤。
子亦当加鞭,岁月一过鸟。
临川富山水,井山最深幽。
愧我今日来,自非清散游。
试问井中龙,吾行汝知不。
高秋嗜酣卧,此计非良谋。
晚稻已及穗,一雨足可收。
曷不跃而起,霈然泻南州。
要看贤使君,放衙拥黄紬。
范韩醉倒眠荒丘,撼之不应民始愁。
天生公副天下望,雷霆声名塞九州。
立朝严冷传铁面,坐令鼠辈惊鱼头。
上前论事伤太直,逆鳞投笏来南陬。
长沙共渡一水碧,中流笑语惊沙鸥。
湘西古寺夜对榻,高论自破千人浮。
华藏法界在掌握,遇缘即宗甘自由。
世惊海隅在万里,我视阎浮同一沤。
坐中忽举毗卢印,印海印毛皆遍周。
大哉此法本无碍,从公一游容我不。
阿环梦回如堕云,砚中玉纤如醉文。
香囊翠被不复见,华清草木犹醺醺。
仙郎春光洗怀抱,柔情不断如芳草。
软风细涨玉横斜,一尾追风北山道。
词锋落纸磨秋霜,千首今馀万丈光。
从来支遁识神骏,岁月不知君意长。
绕塔不忍去,新凉生早秋。
不见江西月,一水空悠悠。
龛灯耿昼影,遗像青双眸。
永怀皇祐间,曾此狎沙鸥。
往事已陈迹,丰碣撑高楼。
公昔从吾祖,来往亦风流。
但馀松菊在,井臼遗林丘。
高风不可攀,落日令人愁。
倚杖哦清诗,溪风波白头。
脉脉不能语,归心浩难收。
今已不如古,无复相绸缪。
何当效船子,华亭从钓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