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月孤圆,光吞万像,起模画样。
光非照境,境亦非存,收拾不上,光境俱亡。
心月孤圆,光吞万像,起模画样。
光非照境,境亦非存,收拾不上,光境俱亡。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朋的作品,以禅宗的视角探讨了心与境的关系。"心月孤圆"描绘了一种内心世界的纯净和孤独,如同明亮的月亮独自在天空中悬挂。"光吞万像"则象征着心性的广大无边,能包容万物。
"光非照境,境亦非存"揭示了禅宗中的"无分别心"理念,即心不执着于外在景象,而景象也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收拾不上,光境俱亡"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超越形式的境界,心光交融,无迹可寻,达到了一种空灵的境地。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禅宗关于心性与宇宙万物关系的深刻理解,体现了禅宗追求的超脱与空灵。
翩翩南昌尉,来自九江西。
天关列虎豹,欲进无阶梯。
臣有治安策,不忍死穷栖。
浮浮山林气,披褐朝金闺。
上言讦贵戚,下言悯群黎。
肉食久喑默,狂叫发草藜。
臣言可采择,寸刀刳鲸鲵。
一再不合意,反旆风凄凄。
君纲坠不振,况复子与妻。
自谐尘外约,东游隐会稽。
峨峨高山东,迢迢青溪曲。
采蘅撷薜荔,结搆蜗牛屋。
中有读书堂,堂外万脩竹。
错出泉石间,翛然隔尘俗。
劲刚逢干节,空洞夷齐腹。
长钓横江鲸,翠立摩天鹄。
借问主人谁,彼美清如玉。
瓶罂空四壁,简册富万轴。
小篆揭新扁,高步踵前躅。
箨龙忽变化,遗歌焉忍续。
岁晚坐相向,此君幸予辱。
荣悴纷变态,风雨寒旸燠。
春来枝叶蕃,苍璆森在目。
势且干青云,肯顾凡草木。
怜渠痛洒扫,日哦三四幅。
吾诗试评品,千古配淇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