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枝憔悴北枝荣,转眼浮华迹已陈。
昨梦已空巫峡雨,昔游曾记武陵春。
浮生一日复一日,世事后人哀后人。
两鬓欲霜行脚倦,悠悠无计谢风尘。
南枝憔悴北枝荣,转眼浮华迹已陈。
昨梦已空巫峡雨,昔游曾记武陵春。
浮生一日复一日,世事后人哀后人。
两鬓欲霜行脚倦,悠悠无计谢风尘。
这首诗《杂兴》由宋末元初诗人方一夔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生百态的描绘,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情感抒发。
首联“南枝憔悴北枝荣,转眼浮华迹已陈”以自然界中南枝的衰败与北枝的繁盛对比,象征着世间事物的更替与繁华终将消逝的主题。南枝的憔悴与北枝的荣光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以及世间万物盛衰无常的规律。
颔联“昨梦已空巫峡雨,昔游曾记武陵春”运用典故,通过“巫峡雨”和“武陵春”的情境,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怀念。巫峡雨可能暗指楚辞中的巫山云雨,象征着浪漫的爱情或美好的梦境;而武陵春则可能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代表了一种理想化的、远离尘嚣的美好世界。这两句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往昔美好记忆的追忆与留恋。
颈联“浮生一日复一日,世事后人哀后人”揭示了人生的短暂与世事的轮回。诗人感叹生命如同流水,日复一日地流逝,而世事变迁,后人哀叹前人,前人又哀叹后人,体现了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
尾联“两鬓欲霜行脚倦,悠悠无计谢风尘”则是对个人境遇的描述。诗人形容自己两鬓斑白,行路劳顿,面对世间的纷扰与尘埃,感到无力摆脱。这一联表达了对年华老去、身心疲惫的无奈与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杂兴》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生体验的结合,深刻探讨了时间、记忆、人生无常等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与感悟。
牧羊知治民,解牛得养生。
一理傥造微,何事不可明。
我老抱病久,颇窥古人情。
唐尧授四时,帝道所以成。
周家七百年,王业本农耕。
造端无甚奇,至今称太平。
人生正如此,默默要无营。
心君但高拱,万物安能撄。
风驱雨压无浮埃,骖驔千骑东方来。
胜游公自辈王谢,净社我亦追宗雷。
岷山楼上一徙倚,如地始辟天初开。
廓然眼界三万里,山一蚁垤水一杯。
世间幻妄几变灭,正自不满吾曹咍。
丈夫本愿布衣老,达士讵畏苍颜催。
君看神君岁食羊四万,处处弃骨高成堆。
西山老翁饱松麨,造物赋予何辽哉。
天下有广居,非阿房建章。
宾饯日及月,阖辟阴与阳。
山川坦然平,何者为藩墙。
孔公暨瞿聃,同坐此道场。
哀哉世日隘,肝胆分界疆。
蹙缩战蜗角,崎岖走羊肠。
周先早得道,所證非复常。
小室古城隅,宛如野僧房。
能容人天众,杂沓来烧香。
三万二千人,各据狮子床。
实际正如此,切忌错商量。
须弥芥子话,今夕当举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