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平玉烛四时和,处处惟闻击壤歌。
富国不须搜粟尉,劝民当应力田科。
使君身似社樗老,故里贤如乔木多。
今日九原诚可作,吾谁归者有东坡。
承平玉烛四时和,处处惟闻击壤歌。
富国不须搜粟尉,劝民当应力田科。
使君身似社樗老,故里贤如乔木多。
今日九原诚可作,吾谁归者有东坡。
这首诗描绘了社会安定、百姓富足的景象,"承平玉烛四时和"赞美了和平时期光明照人的政绩,"处处惟闻击壤歌"引用击壤之乐,象征着人民安居乐业。诗人认为国家富裕并不需要苛刻的搜刮,而是鼓励农耕为本,"富国不须搜粟尉,劝民当应力田科"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接着,诗人自比为老社树,虽年迈但仍为地方贡献,家乡人才辈出如同高大乔木,显示出对故乡贤才的赞赏。
最后,诗人感慨万分,虽然自己身处高位,但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今日九原诚可作,吾谁归者有东坡",暗指自己也希望能像东坡居士那样,回归田园,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向往归隐的情感。整体上,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个人情感的流露。
获印兮汾阳,结茆兮湘之岗。
湘之岳兮帝宫谒帝,帝不敢骄兮奔魑魅而走蜚龙。
余行兮余意,一笑兮足惊一世。
人不知兮谓余立异,岂人见兮胜帝。
调古兮湘童,大道兮壶之中。
白璧苍蝇兮何污,噤不敢陈兮君怒。
苍苍上兮皇皇下,乐莫乐兮郴之土。
藐郴城兮楚涯,身非余兮辱余奚为。
策空鸣兮余去,人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
生可玩兮不可留,宛故庐兮风翛翛。
四叶红莲,一音宣演。其语巧妙,其义深远。
前印威音,一点不差,后證弥勒,不差一点。
离四句,绝百非,即不无。
只如一人恁么,一人不恁么,一人恁么中不恁么,一人不恁么中却恁么,又且如何。
造作不同,一般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