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青云客,怀抱百忧宽。
北窗醉卧春晓,归梦趁吴帆。
来访鸱夷仙迹,极目平湖烟浪,万象一毫端。
云海渺空阔,咫尺是蓬山。佩飞霞,囊古锦,几凭阑。
赤城应有居士,凤举更龙蟠。
待向玉霄东望,相与神游八极,身未似云闲。
长剑倚天外,功业镜频看。
年少青云客,怀抱百忧宽。
北窗醉卧春晓,归梦趁吴帆。
来访鸱夷仙迹,极目平湖烟浪,万象一毫端。
云海渺空阔,咫尺是蓬山。佩飞霞,囊古锦,几凭阑。
赤城应有居士,凤举更龙蟠。
待向玉霄东望,相与神游八极,身未似云闲。
长剑倚天外,功业镜频看。
诗人以"年少青云客"自称,表达了早岁便如行云流水般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同时内心却充满了百忧,这种矛盾的心境正是古代文人特有的情感体验。"怀抱百忧宽"则透露出诗人面对世事时的豁达与宽容。
"北窗醉卧春晓,归梦趁吴帆"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诗人在北窗下沉浸于酒精的香醇中,直至春日破晓,而心中的归愍却随着吴国的船只漂泊不定。这里的“春晓”与“归梦”交织,生动表现了诗人的游子情怀和对远方家园的深切思念。
"来访鸱夷仙迹"一句,诗人似乎是在追寻传说中的仙人足迹,这里的“鸱夷”指的是古代传说的仙山。"极目平湖烟浪,万象一毫端"则是从高处眺望,眼前是一片开阔的湖光与烟霭交织的景致,所有的景物都聚焦在一根细丝上,这种写法颇具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
"云海渺空阔,咫尺是蓬山"通过对比手掌与广阔天地之间的差距,以小见大,强调了宇宙之浩瀚和人类境遇之渺小。"佩飞霞,囊古锦,几凭阑"则是在描绘诗人登临亭台时的情景,或许是对物质享受的一种描写,亦或是一种精神寄托。
"赤城应有居士,凤举更龙蟠"一句中,“赤城”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境,而“居士”则是隐逸之士的称谓,这里诗人似乎在向往那种超凡脱俗的生活。"凤举更龙蟠"则是在形容一种神秘而又高贵的气质,仿佛在说那里的仙山之中,隐藏着真正的高人。
"待向玉霄东望,相与神游八极,身未似云闲"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美景的期待,以及希望能够随心所欲地遨游于天涯海角。这里的“玉霄”、“八极”都充满了仙境的色彩,而“身未似云闲”则是说尽管肉体还未能如云般自由,但精神却已经超脱尘世,达到了心灵上的解放。
"长剑倚天外,功业镜频看"中,“长剑”象征着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而“倚天外”则是在表达诗人对高洁、自强不息精神状态的追求。“功业镜”暗指历史的镜鉴,而“频看”则是说诗人时常审视自己的修为与成就,反映了诗人严于律己的品格。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一位宋代文人的精神世界,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以及对高洁人格的自我要求,都在诗中得到了精彩的体现。
冲冲时序一邮亭,睡美从今气不蒸。
便好心期金叶酒,乍惊梦在玉壶冰。
栽松种竹来三径,效策输龟待十朋。
百尺楼高谁与共,倦途初喜接陈登。
昨夜风高蝉半咽,起来知是白露节。
玉面少年窄袖衫,袖里新诗似冰雪。
几日炎炎如甑中,今朝忽觉超樊笼。
不惟气候已八月,更得冰雪开心胸。
谢公山人诗笔奇,问君何缘得此诗。
报我我欲步云去,山人许我因留题。
君作斯亭几许高,拟推皓魄翻银涛。
谁谓姮娥落君手,坐遣山人诗思劳。
君不见梅老句出天地窄,曾谓山人真太白。
采石月下忆相逢,笑披锦袍弄明月。
十年明月归谪仙,姮娥岂得在君边。
何妨邀取山人去,卒岁扶携醉笑间。
花是主人身是客,更欲花前罗酒食。
花应笑我强相亲,毕竟人花谁是得。
金樽到手我自醉,道人何妨且观色。
三界观来即是空,醉里宁知渐游北。
等为圆镜随身现,认着分明却虚掷。
持此问花花不答,嗟我与君徒入域。
不如收却閒眼坐,万境纷纷在披坼。
一番风雨便纷飞,念垢情尘漫磨拭。
今年春尽有明年,花落花开几今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