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通寺里看秋月,十五潮头送夜明。
龙喜金光摇海藏,鹊惊树影弄天泓。
祇知世界无昏昧,不信风云有变更。
诗句已成禅印悟,忽听楼上打钟声。
圆通寺里看秋月,十五潮头送夜明。
龙喜金光摇海藏,鹊惊树影弄天泓。
祇知世界无昏昧,不信风云有变更。
诗句已成禅印悟,忽听楼上打钟声。
这首明代虞堪的《中秋夜与坚上人看月》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圆通寺赏月的情景。首句“圆通寺里看秋月”点出地点和时令,中秋之夜,月色皎洁。次句“十五潮头送夜明”则借十五的满月和潮水映照夜空,营造出宁静而壮丽的景象。
“龙喜金光摇海藏”运用比喻,将月光比作龙的喜悦,金色的光芒在海面上摇曳,犹如龙潜藏海底的神秘力量。接下来,“鹊惊树影弄天泓”通过描绘鹊鸟因月光而惊动,树影婆娑于广阔的天空,进一步渲染了月夜的静谧和神秘。
“祇知世界无昏昧”表达了诗人对月夜世界的深深感悟,认为在明亮的月光下,万物皆清晰可见,没有丝毫的昏暗不明。“不信风云有变更”则寓言般地暗示,即使风云变幻,月光依旧,给人以恒久不变的安慰。
最后两句“诗句已成禅印悟,忽听楼上打钟声”,诗人从月夜景色中得到禅意的领悟,正沉浸在诗意之中,却被楼上传来的钟声打断,这钟声或许象征着时间的流转,也给静谧的画面增添了一丝现实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月夜为背景,融合自然景象与哲理思考,展现出诗人与友人共同欣赏中秋月色时的禅意心境。
潮海本炎方,隆冬天反热。
岂无百岁人,到老不见雪。
胡为癸亥冬,朔风偏冷冽。
腊月廿一二,雪片如帚结。
气候谁转移,到此方发泄。
撒盐安可拟,飞絮亦强说。
梅花减颜色,越犬吠声切。
老夫喜欲狂,舞蹈几失跌。
匪作儿女态,幸为丰年决。
农夫拍手笑,稚子开口齧。
螟蟊种自毙,安得复作孽。
明当大有年,禾黍压丘垤。
民食既巳足,贡赋自罔缺。
道路不拾遗,外户何用闭。
熙熙复皞皞,人和天亦悦。
对雪赋此诗,太平好时节。
高筵启秋雨,顿尔净馀熇。
阶前渠溜走,灯下檐花落。
萧萧赞归怀,潺潺乱欢谑。
来同衔枚阵,响失巡更柝。
积阴已连朝,浮润先徵昨。
尘消目俱清,风生窗尽廓。
卑栖鸡自鸣,饿勒马方嚼。
滴成旅况愁,罚遗吟笔阁。
一笑纪新诗,趋朝明又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