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忆昔行送雅琥正卿参书南归参书居閒京师行中书调广西选为静江同知比上其名中书正奏授高邮时广西寇盗而参书母老即移家归武昌待次遂作此奉送兼问讯江汉故人》
《忆昔行送雅琥正卿参书南归参书居閒京师行中书调广西选为静江同知比上其名中书正奏授高邮时广西寇盗而参书母老即移家归武昌待次遂作此奉送兼问讯江汉故人》全文
元 / 傅若金   形式: 古风

忆昔文皇御天历,知君已是青冥客。

宝气经年动斗牛,璇光彻夜通奎壁。

比来蹇剥人所叹,况复贫病家多厄。

忽闻除书双及门,老亲白发生颜色。

秦邮近水足粳稻,桂林只今多盗贼。

待次且食武昌鱼,携家不过湘南驿。

王祥旧来驱别乘,贾谊未久遭前席。

此时父老怨来迟,他日攀辕会沾臆。

骐骥那愁九州大,凤凰早恨三山隔。

秋浮江汉云木清,夜过淮河月波白。

新诗屡成知自诵,远道即见何由得。

黄鹤楼前遇故人,因君为致长相忆。

(0)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傅若金的《忆昔行送雅琥正卿参书南归》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时局的忧虑。诗中描绘了友人雅琥正卿即将南归的情景,表达了对其未来的关切与祝福。

首句“忆昔文皇御天历”,以历史背景引入,暗示友人过去曾是朝廷中的重要人物。接着,“宝气经年动斗牛,璇光彻夜通奎壁”两句,运用天文现象象征友人的才华和影响力,寓意其在政坛上的辉煌成就。

“比来蹇剥人所叹,况复贫病家多厄”两句,转而表达对友人近期遭遇的同情与担忧,暗示其在仕途或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挫折。

“忽闻除书双及门,老亲白发生颜色”描绘了友人突然得到晋升的好消息,家人因此喜极而泣的场景,展现了亲情的温暖与喜悦。

“秦邮近水足粳稻,桂林只今多盗贼”两句,通过地理环境的变化,暗指友人即将前往的地区局势动荡,表达了对友人安全的担忧。

“待次且食武昌鱼,携家不过湘南驿”则预想友人在旅途中的生活情景,体现了对友人旅途平安的祝愿。

“王祥旧来驱别乘,贾谊未久遭前席”引用历史典故,进一步赞美友人的才华与品德,同时也暗示友人可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此时父老怨来迟,他日攀辕会沾臆”表达了对友人未能及时归家的遗憾,以及期待未来再次相聚的渴望。

“骐骥那愁九州大,凤凰早恨三山隔”以骏马和凤凰为喻,表达了对友人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期许。

“秋浮江汉云木清,夜过淮河月波白”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由的意境。

“新诗屡成知自诵,远道即见何由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新作的欣赏与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远离后的思念之情。

最后,“黄鹤楼前遇故人,因君为致长相忆”以黄鹤楼为背景,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怀念与祝福,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再次相遇。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有对时局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友情的珍视。

作者介绍
傅若金

傅若金
朝代:元   籍贯:元代新喻官塘(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   生辰:1303—1342

傅若金(1303—1342) 字与砺,一字汝砺,元代新喻官塘(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傅若金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 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
猜你喜欢

十月六日与客游金山乾明宣塔戒坛弥勒舍利广教七山寺三首·其三

行彻云烟到上方,青林深壑对重冈。

山中底处饶风月,要著江州一草堂。

(0)

次韵圣和秋夜对月

绿桂西风老,金波玉气明。

清霜酣夜色,群籁息秋声。

毛骨无遗照,关河共远情。

十年吟塞曲,画角厌悲鸣。

(0)

梁泽雨中

点细波鳞浅,声繁客袂凉。

山烟藏晚翠,水荇濯秋香。

帆桨无聊国,蓑轮自在乡。

风骚已多感,更欲上潇湘。

(0)

简提刑朱仲隐初玉学士

当年蓬馆近储胥,红璧东西对直庐。

绵蕝同参台曲议,芸签分校御前书。

朅来憔悴骚人国,随见光华使者车。

庄舄有吟皆病思,赏音徒欲慰顽疏。

(0)

崖深经夏不融雪,江阔架筒难入城。

(0)

和李宝文紫庭玉节花

云枝玉蕊两难加,应是殊庭种此花。

地产有时呈秀异,仙标无意竞繁华。

已持宝瑞传君命,更拥香幢送道家。

若预景文方物志,定先群卉赞祥葩。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华幼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