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也有蝇,暮也有蚊,长夏懊侬。
看灯前畏啮,艾烟深炷,花间防嘬,扇月轻拢。
饱去樱桃,饥来柳絮,心服希文体物工。
么么物,与醯鸡野马,飘瞥应同。前身孑孓微虫。
更巢睫蟭螟出海东。
叹世间未有,无雷之国,此曹多在,避暑之宫。
暗入罗帷,偷噆玉臂,断送柔荑一掴中。
真宵小,算扫除功大,祇有秋风。
朝也有蝇,暮也有蚊,长夏懊侬。
看灯前畏啮,艾烟深炷,花间防嘬,扇月轻拢。
饱去樱桃,饥来柳絮,心服希文体物工。
么么物,与醯鸡野马,飘瞥应同。前身孑孓微虫。
更巢睫蟭螟出海东。
叹世间未有,无雷之国,此曹多在,避暑之宫。
暗入罗帷,偷噆玉臂,断送柔荑一掴中。
真宵小,算扫除功大,祇有秋风。
这首词以蚊子为题材,通过描绘夏日蚊虫的骚扰,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琐事的细腻观察和独特感受。上片以“朝有蝇,暮有蚊”起笔,形象地描述了蚊子的常见和烦人,"懊侬"一词则流露出对长夏蚊扰的无奈。接着写到蚊子在灯前叮咬、花间吸食,甚至扇月时也紧随不舍,生动刻画了蚊子的活跃和贪婪。
下片进一步深化主题,将蚊子比喻为“樱桃”饱食后、“柳絮”饥饿时的形态,赞美蚊子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同时也暗示了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干扰。诗人感叹世间没有无蚊之地,蚊子却常在避暑之处出没,暗喻世事的不公。蚊子偷偷进入室内,叮咬玉臂,最终被轻轻一掌驱赶,这一细节寓言了生活中的小烦恼和解决之道。
结尾处,诗人以“真宵小”形容蚊子,虽微不足道,但其骚扰带来的困扰不小,而秋风的到来象征着蚊子的消亡,寓意着自然的平衡和生活的循环。整体来看,这首词语言通俗,构思巧妙,以蚊子为载体,寓言人生百态,富有哲理。
诗翁诗胆如酒胆,底事豪诗不豪酒。
曲生聊遣伴清尊,会有醉吟三百首。
夫子青云士,声名孰与齐。
心经时事老,颜向俗人低。
气象必冲斗,风雷犹蛰泥。
行看万里志,聊尔谢群鸡。